广西的小伙子覃某,于2003年春节后,随南下的火车到了深圳。当时他怀揣10000元钱,一心想到深圳的城乡地带开一家小商店。他到深圳一看,发现10000元钱太少了,根本不够开店的费用。但他仍不死心,在深圳的各个工业区周围晃**,试图顶一个便宜的小商店。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覃某始终没有找到一家合适价位的店子。他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
当他只有5000元钱了时,他感到绝望了。他觉得深圳已不是他创业的地方,但又不愿回家。无奈之中,他拨通了北京一位远房叔叔覃先生的电话。覃先生是北京一家服装店的老板。覃先生无意之中听小覃说他在深圳世界之窗附近打电话,便追问世界之窗内是否有民俗园。得到小覃的肯定答复后,覃先生指引了小覃一条生财之路:把家乡土产的民族服装放到民俗园卖纪念品的小店代销。
小覃听完后,到民俗园与几个店主谈妥代销的业务,然后坐火车回家乡,收购了一批质量上乘的壮族服装服饰,做起了服装生意。
由于小覃本身是壮族人,能收购到价钱低而质量好的壮族服装,因此他的服装在深圳民俗园销路看好。
几个月后,小覃电告北京的覃先生,他在深圳的生意已经走上正轨,供销两旺,并打算来北京的几个旅游点考察市场。小覃当初南下,一心想开一家小商店,因此其视野一直锁定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幸亏覃先生一番话,才让他如梦初醒,找到一项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意。
这个故事昭示给异乡创业者的意义有很多:比如多求教于人,比如认清自己的长处。但在此,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不要拘泥于最初的某一想法和打算,要对异乡的生财之道作一个鸟瞰式的俯视。
我们要寻找这样的“覃先生”求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覃先生那种鸟瞰式俯视的生意观、创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