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他们你比他更聪明。”
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因为这样做否定了他人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人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人的感情。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改变他人的看法,还要引来反击,造成隔阂和矛盾。因此,我们要克制批评他人的冲动。
詹姆斯·哈维·罗宾逊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经常会在毫无抵抗力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观念想法。但是一旦我们的错误被揭发,我们就会武装自己,一味地坚持原有的想法。这种反应,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保护自己的想法,而是由于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明显的威胁,才会盲目地奋起反抗。”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许多智者都非常注意去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并且得到满足。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说:“我立下一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让自己在表达文字上或语言上有过分肯定的意见。我绝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
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见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50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惯,使我提交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