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自己制造消沉的机会(1 / 1)

据统计,人类平均每天动5万个念头,其中,有些想法是正面而有创造性的,有些则是负面的,包括生气、害怕、消极、忧虑等,消沉是负面想法导致的一种人生态度和生存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丧失了对任何事物的兴趣,缺少做任何事的热情,对他人、对外界的回应是冷漠、麻木、无动于衷。换句话说,就是生命的里里外外既缺少了由内向外投入生活的冲动,也丧失了由外向内对外界的感应,是一种生存中的“植物人”现象,他们的生命之车处在了一种熄火的状态。

消沉是身处异乡失意时不可避免的现象,即使大人物也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不断地将自己从消沉中解放出来,重新打开引擎上路。这就需要我们对消沉有一个自觉的积极的反应,并且不断学习和发现一些从消沉中走出来的好的方式方法。

消沉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些外在挫折的出现和不利环境的存在,所以,不少人强调“如果条件怎样,我就怎样”,似乎消沉的制造者是一个外来者。其实不然。消沉的制造者是我们自己。这就是为什么相同的外在条件下,有的人消沉了,而有的人则仍然生机勃发。如同任何念头一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没有我们自己的允许,是无法占据我们的生活,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因为制造者是我们自己,对消沉的解决才变得可能并且容易,因为事实上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们是如何制造消沉的呢?一幅漫画非常形象地画出了我们的生产流程: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两个相对行进的人相遇了,谁也不想向旁边让开半步以便让双方通过。于是,他们抱起自己的胳膊,闭上眼睛,对峙在那里。时间过去了许多年,空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那二人依然对峙着,像是这片空地上的一对雕像。当我们消沉时,事情就是如此。我们只盯在眼前的这一件事上,既不环顾周围,也不肯让步,人为地将一个流动的人生静止僵化在某一个点上。消沉是我们虚拟一个孤立、静止、僵死世界的结果,我们只需要稍稍关注一下其他事情或是看看生活仍在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情的流动,消沉的所有理由就顷刻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

美国犹他州的艾特·博格曾是一位体育健将,拥有着远大前程。但是,在他20岁那年的圣诞之夜,因为在去未婚妻家路上的一场车祸而全身瘫痪,只有7%的身体可以工作。医生告诉他,他不能再驾车了,余生得完全依靠他人喂食、穿衣和行走,而且最好也不要提结婚的事了。

他感到世界黑暗,既担心又害怕。但是,他的母亲给予了及时地鼓励和帮助,说:“艾特,当困苦姗姗而来时,超越它会使生活更余味悠长。”母亲的话使那间黑暗恐怖的病房被希望和热诚的光芒所充满。

他不再只盯着没有知觉的四肢,而是开始考虑现在他可以做什么。

他首先学会了在新的条件下驾车,自理自己的生活,他又可以到想到的地方干想干的事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身体发生了奇迹:又能重新活动右臂了。遭车祸一年半后,他仍然和他美丽的未婚妻结了婚。之后的1992年,他的妻子黛丽丝当选犹他州小姐,又参评美国小姐获季军。他们还有了一双儿女,女儿瑞纳和儿子亚瑟。生活的欢乐也不断鼓舞着他向一个又一个人生课题挑战。他学会了独臂游泳、潜水,甚至成为第一个参加滑翔跳伞的四肢瘫痪者。

1994年美国的《成功》杂志推举他为该年度最伟大的身残志坚者。回顾一切,他说:“为什么我能成就以上种种?因为多年来我一直铭记母亲的话语,而不是听信周围人等(包括医学专家)的丧气之辞。我深知我的境遇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放弃执着梦想。我的心头再次燃起希望之火。……因为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余味悠长。"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