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后刚刚执政,赵国政局很不稳定,秦国趁机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心疼的小儿子,赵太后不肯答应。很多大臣都极力劝谏,但是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往他脸上吐唾沫!"
年近古稀的左师触龙去见太后。太后知道他来干什么,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虽然做出快走的姿势,但是却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很大一会儿才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现在全靠坐车子行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
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只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太后说:“我做不到。”说了这些老年人关心的闲话之后,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但我最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卫士的数目,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
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
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
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
太后笑着说:“妇女特别厉害。”
触龙回答说:“我却认为,您疼爱您的女儿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为她远嫁而伤心,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
太后说:“的确是这样的。”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还有在的吗?”
赵太后说:“没有了。”
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
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过世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认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说:“任凭您指派他吧。”
左师就替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于是就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