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这个常用语典出战国时期的杨朱。"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它被认为是极度的自私自利的表现。

我们如果客观地、全面地去剖析杨朱的理论,会发现他的学说里还有这样的理论:“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韩非子》)“为我”且“轻物重生”,这才是杨朱统一的人生哲学。据《列子·杨朱》记载: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示之。有侵若肌膨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默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体万分之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杨朱》)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在杨朱看来,全胜保真,并不等同于贪利自私。天下之所以纷乱争斗,正是人们求利堕于物累的结果。治理乱世绝不能以个人的奉献、牺牲为代价,而是只要每个人都收敛自己的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