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无贵贱,笑贫不笑商。既然商人是以赚钱为目的,那么,不会赚钱的商人才是真正的没面子。
可恶的面子思想
在美国人史密斯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共列举了中国人的个性有27项之多:保全面子、节俭持家、勤劳刻苦……在这些个性当中,史密斯认为保全面子是中国人最特有的个性,所以将“保全面子”排在最前面。
的确,中国人很爱面子、要面子、善于保住面子。不过,爱面子过头,就成了虚荣心,就会成为精神的枷锁、灵魂的裹脚布,严重干扰人的正常思维与行动。因此,很多人在就业时,因为面子问题而走入一些误区。如怕脏怕累、盲目攀比、清高自负、好高骛远,等等。
目前有好多人还是抱着“远走不如近爬”的陈旧观念,即使下岗回家没活干,宁肯吃老子、靠老婆、依社会,也不愿扫大街、刷厕所、擦皮鞋,甘心守着清贫也不愿“掉价”,更不愿去努力打拼挣钱。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些人不明白“有钱就有面子”的道理,真得好好向温州人学习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做人原则。
温州人潜意识里从来就很少想过谁来资助救援,在他们最困难、最平淡或最辉煌的日子里,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靠自己”,而且能屈能伸。“屈”的时候可以远离故土,去补鞋、去弹棉花、去做木工、去当泥瓦匠,但他们内心却没有自卑感,一心想的就是如何赚钱;“伸”时可以做大买卖,指挥千军万马;可以投大项目,一鸣惊人;可以慷慨解囊,一掷千金。
脸皮“厚”能赚钱
一位搞推销的张老汉年过半百,在一次推销的过程中:看见路旁有双旧皮鞋,觉得收拾一下还能穿一阵子,随手就带走了。后来,因为身上的钱被小偷洗劫一空,张老汉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碰见一个老太太就说:“这位大姐能否帮帮忙给我个馒头吃。”老太太看见他带在身上的那双旧皮鞋,以为他是“叫花子”,便说:“你等会儿。”接着回屋就给扔出几双旧鞋来:“拿去吧!”张老汉哭笑不得,但看鞋都没坏,于是拿着几双旧鞋就回家了。
看着这些能修好的旧鞋,心灵手巧的张老汉找到了发财的机会。第二天,他干脆拿着两个大口袋又来到了城里,厚起脸皮,挨家挨户地要起旧鞋来。没想到一会儿工夫两个袋子就装满了。干了几天讨旧鞋的活儿后,张老汉就在家里修鞋,然后背着修好的旧鞋到偏僻一点儿的乡下去卖。一来二
去,张老汉就发家了。之后,他雇用了几个专门收旧鞋的工人,又找来了几位修鞋匠,选了几个推销员,就这样一个旧鞋加工厂办起来了。张老汉的厂子越办越大,从白手起家到成为百万富翁,他只用了3年的时间。
温州人的脸皮就有这么“厚”,他们不怕嘲笑,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钱赚到自己腰包里面来。
一个温州老板开了个化妆品商店,他对营业员的要求就是厚起脸皮。设在百货公司的化妆品专柜,大多雇请年轻貌美的小姐做售货员,通称“化妆小姐”。她们的底薪很低,以佣金收入为主,如推销商品多,金额高,所得的佣金也多,水涨船高。因此,她们会使尽浑身解数,来缠住顾客推销商品。
有位打扮时髦的女士到化妆品柜前随便观赏,就会被一名化妆小姐“缠”上了,化妆小姐温柔细语地评论她皮肤粗糙的缺点,然后介绍哪一种护肤膏可以有效地护理,使皮肤变得娇嫩。一席话说得这位女士为之心动,便花了200多元买了对方推销的护肤品。购买高级化妆品的女士,她们不是富裕家庭的太太小姐,便是高级文员或专业人士,手头宽裕,化妆小姐掌握这些人的特点——讲究体面、最怕在公众场合与人争执,有损身份。
而对那些年纪轻的顾客,更有机会做成生意,因为年轻姑娘见化妆小姐对自己的容貌风度大赞一番之后,又试用了一些样品,就不好意思空手离开。尤其是那些情侣一起来的情况下,她们更不想化妆小姐在自己的男友面前讲自己的缺点,就宁愿多少买一点儿,将纠缠不休的化妆小姐打发开去。
这种自己放下面子,利用顾客的面子思想来赚钱的行销战术,屡见奇效。
“厚”脸皮挖来第一桶金
想必好多人都见识过那些推销做塑料手册、徽章票证的温州人,他们带着样品跑遍全国,忍受别人的种种不同的脸色,一次次遭到拒绝,再一次次推销,屡败屡战、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也许有定购者是抱着“花钱买清净”的想法,但总是让他们赚了钱。
换个角度看问题,脸皮厚实际上就是心理素质过硬,说明这个人能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有不折不挠的勇气。当男人向女人求婚的时候,女人说“不”的时候怎么办?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否则“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
正是因为温州人脸皮“厚”,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加上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决定了他们敢四处闯**,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曾几何时,温州的农民购销员在10万人以上,像蝗虫一样满世界飞,人称10万大军闯南北。
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全国活动;被誉为东方最大纽扣市场的桥兴纽扣市场,有近万名农民购销员串成了一个全国性销售网,全乡徽章、标牌、塑片市场,有7000多人在外推销产品;宜上区再生睛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着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
这些购销队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通衢、穷乡僻壤,在全国人面前勾勒着温州人的形象。他们受过冷落,遭遇过嘲讽,吃过闭门羹;也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到了锻炼;同时,长期的外出活动实践,培养了他们交往的才干,积累了经商经验,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市场需求状况,建立了不少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这支勤快、精干尤其是“脸皮厚”的特种部队,为温州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敢创业、能吃苦、“脸皮厚”正是温州人迅速挖掘到第一桶金的原因。不仅如此,在后来的发展阶段,为了赚钱,他们一样可以放下面子、“厚”起脸皮。
1987年的“火烧武陵门”事件之后,“温州鞋”名誉扫地。不少商场为示信誉打出“本店没有温州货”的牌子。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后来回忆说,有一次他送货去上海某商场,结果被拒收。商场的解释是:不是你的鞋质量不好,就因为是温州鞋,我们不卖。在这种情况下,不死心的郑秀康决心创自己的品牌,并取名“康奈”,其意就是“健康发展,其奈我何”。与此同时狠抓产品质量,注重研发提升产品档次。
1993年,全国一批知名鞋业企业在上海开会评十大鞋王,康奈集团一个副总带着新研制的欧版鞋赴会,却遭到与会59个鞋厂老总的排斥,大会组织者告诉康奈副总,只能在会议室门外听,一点儿也不顾及这位副总的面子。好在该副总“脸皮厚”,硬是不要面子,就站在会议室门外开会,以此来争取参加评选的资格。到参评的时候,“康奈”的产品质量几乎让与会者不敢相信。多亏了这位副总的脸皮厚,如果是其他人会忍受不了这样的**之辱而一走了之,如此“康奈”纵然有实力,也没机会评上“十大鞋王”了。
生意无贵贱,笑贫不笑商。既然商人就是以赚钱为目的,那么,不会赚钱的商人那才是真正的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