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年间,有个名叫鲁斋郎的京官,对百姓大施**威,无恶不作。尽管他罪恶累累,却倚仗着皇帝的宠爱,无人敢动他一根毫毛。

在京城附近,有个叫许州的县城,城里住着一个姓李的银匠。一天,鲁斋郎带着一帮仆人在许州闲逛,路过李家的银匠铺时,发现李妻长得好看,便叫仆人把李妻抢到自己府中,并把李银匠打了一顿赶出了许州。

李银匠眼见着妻子被鲁斋郎抢走,不禁气愤至极,马上请人写了状纸来到许州县衙状告鲁斋郎。谁料,县衙因为惧怕鲁斋郎的权势,硬是不敢接这个案子。

就在这时,包拯私访民情来到了许州,听说了李银匠的冤屈之后决定要为百姓除了这个祸害为百姓做主。

这天,包拯上许州县衙升堂,让随从去叫鲁斋郎。一向趾高气扬的鲁斋郎闻听包大人有请,便来到了县衙。可是谁料到他一进县衙大门,包拯大喊一声“给我拿下”,随从们便冲上前去,将鲁斋郎五花大绑了起来。

鲁斋郎先是一惊,随即便大骂起包拯来:“包黑子,我犯了什么罪?你凭什么绑我?"包拯正气凛然地说道:"哼,鲁斋郎,你强抢民女,无恶不作,还不给本官从实招来!”鲁斋郎知道包拯指的是李银匠的事,可他根本不把包拯放在眼里,嘲笑地说道:“包黑子,我就是抢了民女,你又能把我怎么样?你别忘了,我可是皇上身边的人。你如果敢动我,小心你自己的脑袋!"包拯闻听他的话,更加愤怒,再转念一想,鲁斋郎毕竟是皇帝的红人,要想严办他,皇帝也未必能同意,包拯看了一眼堂下的傲慢的鲁斋郎,突然心生一计。几天之后,鲁斋郎便被皇帝批准,斩首示众了。

包拯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参考答案

包拯把鲁斋郎犯罪事实列成条文,然后冠上罪犯“鱼文即”的名字呈报给仁宗皇帝,皇帝见了这份罪状大怒,当即在“鱼文即”的名字上用红笔批上“斩”字。包拯接到御批之后,再在“鱼文即”三个字上加些笔画,就变成了“鲁斋郎”的名字。

思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