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是主政浙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一天,在复查案卷时,发现有个案子判得不明不白,疑点很多:

甘露寺的一个新主事僧说,他接管寺庙的财产时,文书上写着有黄金100两,但并没见实物,只是一张空文。而甘露寺前几任的主事僧和几个管庙务的和尚都说这100两黄金,一任传一任,到新任主事僧手里不见了,是他在外面胡作非为,把金子挥霍掉了。众僧作证,新任主事僧无理可讲,只好承认自己私吞了寺庙里的黄金。现在此人已被撵出甘露寺,并服刑在押。只是新任主事僧究竟用这些钱干了什么还没有查清……

李德裕想:案子是由那100两黄金引发,黄金的下落还未真正查清,案子怎么算了结了呢?于是,他把被告传上大堂,重新进行查问。

“被告,你把寺庙里的情况以及黄金的事向本官详细地说一说。”李德裕问道。

“启禀大人,现在在庙里做和尚的人都乐意掌管庙务,好从中捞些油水。多年以来,前后好几任主事僧,都是凭空交接写着黄金100两的文书,其实并没有黄金。大家心照不宣,乱中谋私,庙中的财产年年被他们侵吞。只是我新来乍到,处境孤立,我又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他们便孤立我,排挤我。诬蔑我私吞了庙里的黄金……”话未说完,跪在地上的被告已是泪流满面,一脸的冤屈。

“谁是谁非总会弄清楚的!”李德裕的态度不冷不热,不偏不倚,当即把被告打发走了。他低头沉思,很快想出一个破案办法。他想:“以前的几任主事僧,交接财产时,文书上都写有黄金,到底有没有黄金,还是让他们自己来证明吧。”

他马上派出许多乘轿子,把那些有关的主事僧都请了来。

“在你们任主事僧交接财产时,文书上都写有黄金,请问,确有黄金吗?"李德裕突然这么问。

主事僧们都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一个个都很紧张地屏住呼吸等待李大人的审问。

李大人继续问,主事僧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所有人都看其中一个主事僧的眼色行事。

李德裕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这些主事僧分散开,然后命令手下人弄来一些柔软的黄泥,每人分得一块。最后李德裕说:"你们每人都用手中的黄泥捏出你们曾经交接过的那块黄金的形状,一定要仔细认真地做,不然定有重罚。”

不一会儿,这几个主事僧们就都拿出自己捏出的黄金模样交给李德裕看。李德裕逐个查看完之后,马上大声地命令衙役:“来人,把这几个主事僧都给我抓起来。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们最终还是要被绳之以法!"

李德裕究竟是通过什么办法就认定这几个主事僧有罪呢?

参考答案

李德裕通过分析,断定这几个主事僧根本就没有交接过黄金,因此也就不会知道黄金是个什么样子。这样,他们捏出的黄金模样也必然是各不相同。所以案子也就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