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唐代教坊曲,后用作词调。题名取自晋代张华《博物志》“海客乘槎”故事,旧说天河与海通,有人乘槎(木筏)而去游历天宫。“生”通“星”,“查”通“槎”,生查即星槎,子为小曲意。词调始见于《花间集》魏承斑、牛希济等人作品,以晚唐韩偓《生查子·侍女动妆奁》为代表,体例共五种。词牌其他异名还有《陌上郎》《绿罗裙》《梅和柳》等。
生查子(1 / 1)
生查子(1 / 1)
原唐代教坊曲,后用作词调。题名取自晋代张华《博物志》“海客乘槎”故事,旧说天河与海通,有人乘槎(木筏)而去游历天宫。“生”通“星”,“查”通“槎”,生查即星槎,子为小曲意。词调始见于《花间集》魏承斑、牛希济等人作品,以晚唐韩偓《生查子·侍女动妆奁》为代表,体例共五种。词牌其他异名还有《陌上郎》《绿罗裙》《梅和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