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山花子》,实则《浣溪沙》之变体,上下阕各增三字,移韵于结句而成。此体始于晚唐至五代,以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为定格。本词牌部分篇目底本原名《山花子》,据汪刻本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