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唐代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有以为源自中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撰,原名《谢秋娘》,后据皇甫松词改名《梦江南》。但唐玄宗时教坊曲中已有《梦江南》,此曲或以为源于隋曲,后入唐《教坊记》。现存词作最早有崔怀宝一首,体式格律相同,名家有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后世以白居易词为正体。唐时为单调,入宋有双调等多种体式。词牌异名多达二十余种。纳兰本调词在各版本中词牌名有异,有《梦江南》《忆江南》《望江南》等,本书据底本统一更为《梦江南》。
其一
江南好
建业旧长安
紫盖忽临双鹢渡
翠华争拥六龙看
雄丽却高寒
本调前十首皆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所作,时康熙帝首次南巡,纳兰性德作为侍卫随扈。
建业:即今南京。初名秣陵,三国时东吴建都,始称建业,清时为江宁府。
旧长安:诗词中常以长安喻都城,建业为六朝古都。
紫盖:帝王仪仗之一种,遮阳避雨之用。
鹢(yì):一种水鸟。古习以鹢鸟形绘于船首,故以“鹢”泛指船。
翠华:帝王仪仗之一种,以翠羽为饰的旗帜。
六龙:指皇帝车驾。天子用六马车驾,故称六龙。
附录纳兰性德诗作《秣陵怀古》:
山色江声共寂寥 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 芳草何须怨六朝
其二
江南好
城阙尚嵯峨
故物陵前惟石马
遗踪陌上有铜驼
玉树夜深歌
嵯(cuó)峨:形容山势高峻。
陵:此指南京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陵墓,神道两旁有石兽及石人保存至今。清代对明代皇陵实施保护政策,康熙南巡五次亲往孝陵拜祭。
铜驼:据传古洛阳有条铜驼街,繁华热闹。此处以“铜驼”追忆往日的繁盛。
玉树:陈后主叔宝所制名曲《玉树**》,“绮艳相高,极于轻**,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其三
江南好
怀古意谁传
燕子矶头红蓼月
乌衣巷口绿杨烟
风景忆当年
燕子矶:位于今南京市东北郊,古代重要渡口。矶岩悬绝,三面临江,有“长江第一矶”之称。
红蓼: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边湿地。
乌衣巷:位于今南京城内秦淮河畔,东晋时,望族王、谢两家居于此。
其四
江南好
虎阜晚秋天
山水总归诗格秀
笙箫恰称语音圆
谁在木兰船
虎阜(fù):即今苏州虎丘,位于苏州城外。
“山水”二句:大意为,江南山水如诗如画,歌声与柔润的吴语相映相称。
附录纳兰性德诗作《虎阜》:
孤峰一片石 却疑谁家园
烟林晚逾密 草花冬尚繁
人因警跸静 地从歌吹喧
一泓剑池水 可以清心魂
金虎既销灭 玉燕亦飞翻
美人与死士 中夜相为言
其五
江南好
真个到梁溪
一幅云林高士画
数行泉石故人题
还似梦游非
梁溪:为无锡西门外的一条河,这里泛指无锡。无锡是性德至交好友严绳孙、顾贞观的故乡,此前性德词作中曾提到梦到梁溪(见本书《临江仙·寄严荪友》),故有“真个到梁溪”的感叹。
云林高士:双关语。元末画家倪瓒,号云林。“元四家”之一,志高雅,性孤傲,有隐士高人之风。
故人:指石上题字的前代名家。故人一般指前人,亦兼指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