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起源于近代西方,它的全称是科学幻想小说。既有科学知识,又充满幻想,那么,科幻小说能预测未来吗?它有什么特点?
科幻小说与其他小说不同,它有很强的知识性。在故事情节上,科幻小说包含了很多科学方面的知识。
在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造了一艘形状像雪茄的深海潜艇,它的名字叫“鹦鹉螺号”。这艘潜艇可是既有颜值,又有实力,它从深海中提取钠来提供潜艇航行的电力,内部有巨大的图书馆、博物馆、装饰高雅的餐厅和各种奇妙的食物,还配备了压缩空气储存柜,这样潜艇可以连续好几天在深海里航行而无须露出水面。在穿越深海海峡时,它还能采用声呐海底定位,船头发射出的主武器钢铁冲角,威力强大,能刺穿敌船的船身。
大家想一想,凡尔纳要描述这艘非同寻常的潜艇,是不是要用到很多与潜水艇相关的科学知识、海洋生物知识、地理知识?
科幻小说既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又具备一定的幻想色彩,所以它对未来的科学技术具有预见性。
比如,“鹦鹉螺号”里面很多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已经成为现实了。“鹦鹉螺号”用核能作为动力,而在现实中,美国也造了一艘“鹦鹉螺号”核潜艇,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之所以名字都相同,就是为了纪念小说中的“鹦鹉螺号”。而且小说里写到的潜水服、压缩食物、声呐海底定位、风暴预测计等,都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了。
虽然科幻小说里的科学幻想有些能够成为现实,但我们不能说科幻小说就可以预测未来,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未来的可能性,也许预测得准,也许预测得不准。
所以,我们可以说科幻小说具有科学性、预见性的特点,却不能判定科幻小说可以预测未来。但是科幻小说的确能启发科学家的创造力,激发科学家的想象力,让一些幻想成为现实。
不仅西方有很多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中国也有一位获得科幻界最高奖——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家,他就是刘慈欣。他的作品《三体》讲述了外星的高级文明为了抢夺生存资源,准备入侵地球的故事,那人类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外来高级文明会统治地球吗?想知道答案的话,你可以找来这套神奇的科幻小说《三体》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