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画竹子的郑燮,是清代一位著名的书画家。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的吗?
幼年时期的郑燮,生活很艰辛。但是他从小就酷爱书法,一直勤学苦练。郑燮年轻时,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就潜心临摹了很多书法名家的作品,想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经验和方法。后来模仿时间长了,他临摹的作品甚至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这并没有让他出名,对此他感到很苦恼。
一个夏天的夜晚,郑燮和妻子坐在庭院里乘凉。这时候,他手痒痒地,又想要练习书法了。可身边没有纸笔怎么办?他就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字。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妻子生气地打了他一下,说道:“你有你的身体,我有我的身体,你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写字,反倒写到别人身上来了?”这时候他恍然大悟,兴奋地对妻子说:“哎呀,你可点醒我了。你说得有道理啊!”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写字也是一样。我何必总是模仿别人的字体,不走自己的路?
从此,郑燮另辟蹊径,在吸取各家长处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用作画的方法写字,努力熔铸自己的风格,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板桥体”。
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说,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向他人学习是我们取得进步的一条捷径。树立目标后,我们不仅要自己努力钻研,还要像郑燮一样转益多师,听取有益的建议,从别人身上汲取经验和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