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私的基因》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著,日高敏隆、岸由二、羽田节子、垂水雄二译,2006年
(中译本: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1)
在理科系的书中,作为社会人的一般常识,我希望哪怕学文科的人也能读一下的书,包括这本《自私的基因》。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即我们人类是基因的载体。他这样解释,即使将目光投向一个个生物看上去的利他行为,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自利的……即这是基因用于存活的一个策略。
这本厚度超过550页的书,仅仅随意翻阅一下就很令人震撼。例如,道金斯在书中明确指出“DNA的真正‘目的’在于存活下去”。无疑,生物作为每一个个体出生和死去,但是,基因的目标在于即便个体死亡了,自己还是能存活下去。
进而,他还创造了“迷米”(meme)这一概念,即与生物的遗传因子类似的文化自我繁衍因子。这一“迷米”经由“模仿”而得以自我复制。“迷米”诞生于人类文化这一“汤”中,通过大脑向大脑的不断复制而传承下去,从它产生极其稀少的变异这一点来看,“迷米”发挥着与遗传因子相同的作用。
人类作为生物,与其他生物一样,也是自私的基因姑且赖以生存的载体。然而,如果要问人是否也像机器人那样是自动服从于基因程序的缺乏自主性的载体呢?回答则是否定的。本书中阐述道:“大脑,是从基因中分离的充分独立的存在,它甚至抗拒基因。”
本书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在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广泛领域中产生了影响。这也意味着,本书所提供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能在其他各个领域中加以应用。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