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选故事任你挑(1 / 1)

或许你的孩子也跟我的女儿一样,曾经埋怨过宽容一无是处,如果刚才的故事没办法让孩子感动的话,那么你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给孩子昕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摩擦;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忧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烦恼……孩子有那么一点点心动了,那就再添油加醋地给他一点利润: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爱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份开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份信任;多一些宽容,多一片辽阔天空;多一些宽容,多一片灿烂的阳光!

给孩子建一间“禅房”,让孩子修一颗“禅心”

我朋友说一次在法源寺遇到一位从台湾远道而来的母亲,是想替孩子在法源寺找一间禅房让孩子得以修身养性,那位母亲说,她的儿子,聪明好学,热情善良,读书的事从来就不用她操心,但是她孩子的心胸过于狭窄,任何事情,都必须顺着他自己的意思去做,包容不了别人,人际关系也很简单,因为同学们也不喜欢他,就这样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也慢慢下降了,嫉妒心变得很强。这位母亲听说法源寺有专门修身养性的禅房可以让人心静神怡,所以就慕名而来,于是她便去找了一位法师。

法师说:“你为什么不自己给孩子建一间心灵的禅房呢?这样也可以让孩子修一颗‘禅心’。”那位母亲不解地看着法师,于是法师便从身上拿出来一叠纸,从中抽出了一张递给了那位母亲。纸条上写着这样三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强盗突然闯进禅院,向七里禅师抢劫:“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七里禅师指指木柜说:“钱在抽屉里,你自己拿吧,但请留下一点给我买食物。”

强盗得手后正要逃走,七里禅师却把他叫住:“收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才对啊!”强盗扭头随便说了句“谢谢”便头也不回地跑了。

后来,这个强盗被捕了,衙差把他带到七里禅师面前:“他交待曾抢劫过你的钱,是吗?”七里禅师说:“他没有向我抢,钱是我自愿给他的,再说,他也谢过我了。”……

这个人服刑期满之后,立刻来叩见七里禅师,真诚地恳求禅师收他为徒。七里禅师虚怀若谷的“宽容之心”使强盗那邪恶的心灵在瞬间得到了净化,最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一位住在深山中简陋的茅屋里修行的禅师,有一天他散步归来,发现自己的茅屋遭到小偷的光顾。当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失望地离开时,却在门口遇见了禅师。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而且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拿在手中。

小偷回头看见禅师,正感到惊愕时,禅师却宽容地说:“你走了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天寒,你就带上这件衣服走吧!”说完,把衣服披到了小偷的身上。小偷不知所措,惭愧地低着头悄悄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夜幕深处,不禁慷慨地说:“唉,可怜的人,如此黑暗的夜晚,山路又是那样的崎岖难行,但愿我能送给他一轮明月,在照亮他心灵的同时,也照亮他下山的路就好了。”

第二天,当禅师从松涛鸟语的喧闹中醒来时,却惊讶地发现他送给小偷的那件外衣,已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回到茅屋的门口。禅师的宽容最终使小偷良心发现,归于正途。

有一天盘珪和尚正神情专注地向弟子弘扬佛法,下面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

“又抓到你偷钱了!”一名弟子抓住另一名弟子的手大叫,并把他拖到盘珪和尚的面前。

盘珪和尚问明情况后,宽容地说:“大家就原谅他吧!”“不行!他已经行窃很多次了,这次不能再原谅他了!”“如果不把他开除,我们就集体离开这里!”众弟子也附和着大嚷起来。

盘珪和尚继续以宽容的口吻对众弟子们说道:“你们都是他的师兄,都能分清是非曲直,但他却连起码的是非都分不清,如果我们大家都不帮他来明辨是非,那还有谁肯来帮助他呢?”盘硅和尚接着平和地说,“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哪怕你们全都离开也是一样。”

听了师傅的话,那位偷窃的弟子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他发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并从此悟出了是非善恶。

法师待那位母亲看完之后,便说,这就是你需要给孩子建的一间心灵的禅房。那位母亲连道了几声谢,便离开了。多一份宽容,多一份释然

女儿跟邻居家的范范关系一直都很好,天天上学一起去,放学一起回家,这样有个照应,我们两家也不用再多为孩子担心了。但是一天我回家比较早,发现范范比女儿先回来了,他们没有一起回家。于是待女儿回来,我就问女儿:“怎么没有跟范范一起回来呢?范范还小,他爸妈都忙,你应该多关照一下他。你是姐姐。”

“以后别想我照顾他了,什么人呀,心胸狭窄,还急功近利。”女儿表现出鄙视范范的表情来。

“怎么了,范范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

“上周上学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位老奶奶突然在大街上晕倒了,于是我叫范范在原地看着老奶奶,我去叫人打急救电话,没想到他碰到狗屎运了,刚好有人从那里经过,把老奶奶送到医院去了。于是他便受到了学校的表扬,而我跑了一大段路打了急救电话,却两手空空。他得了学校的表扬后就沾沾自喜,感觉好像高人一等一样,我才不屑跟他那样的人一起回家呢,感觉太丢脸了,我现在恨不得不要成为他的邻居。”

“你还记得杨叔叔给你讲的那个故事吗?”女儿满不在乎地摇摇头。但是我还是给女儿讲了这个故事,因为除了用故事,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劝导女儿。

我的一个朋友,这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愤怒、沮丧、仇恨和痛苦之中。

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的这个朋友和他的同学一起大学毕业,一起去,一个公司试用。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儿,亲如兄弟。

他们进入公司后一起拜访了一位大客户,几乎谈成一单大生意,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只等第二天签合同。朋友和他的同学非常兴奋,在宿舍里喝酒庆祝。结果我的朋友酩酊大醉,一直睡到第二天清晨。醒来后,发现他的同学不见了。等去了公司才知道,他的同学竟趁他烂醉如泥的时候,提前签成了那单生意。当然,所有的功劳都成了他同学一个人的。

我的这个朋友找他那个同学算账。对方辩解说,喝完酒,心里不踏实,所以打算连夜将那个合同搞定。本想两人一起去,可是叫了我的这个朋友半个小时,也没能把他叫醒。我朋友当然不信,可是有什么用呢?因为那单大生意,朋友的同学升了职,并一直做到部门经理;而我的朋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公司里的一个小业务员。

我的朋友只得接受了这个事实,继续埋头苦干,一年后也升了职。可他就是不能原谅那个同学。他和他那个同学彻底绝交,拒绝去一切有他那个同学的场合。他告诉我,只要看到那张脸,他就愤怒到几乎无法自控,恨不得将那张脸砸扁。

他说,他什么都可以宽容,但就是不能够宽容卑鄙;他谁都可以原谅,就是不能够原谅那个同学。

后来,我朋友的那个同学多次找到他,向他道歉。可是我的朋友对他同学的道歉总是置之不理。其实我的朋友也并不快乐,尽管他也升到了部门经理。可是同在一个公司,哪怕再小心翼翼,也难免会不期而遇。每到这时,我的朋友就会把头扭向一边,脸色铁青。哪怕,一秒钟前他还在捧腹大笑。

我朋友说他很难受。本来,犯错的是他的同学,要受到心灵惩罚的也应该是那位同学。怎么到最后,竟成了他自己?并且,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我告诉他:“因为你有了太多的恨。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仇恨,那么,你就会不快乐。”

“那我怎么办呢?”朋友说,“要我原谅他吗?”

“为什么不能呢?事实上,这几年来,你一直在放大一种仇恨,而当一种仇恨在心中被无限放大,便变得根深蒂固起来。你想,心中被仇恨占满了,快乐放在哪里呢?你原谅他曾经的过错,其实对于你,也是一种解脱。”

虽然朋友对我的话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但他还是在第二天试着跟他的那个同学交流了一下。结果,多年的积怨一扫而光,他们再次成为了朋友。因为不必刻意回避一个同事,所以我朋友的业务做得一帆风顺,并再次升了职。

朋友说,也许我的话是正确的。因为他的那个同学,好像并不像他一直想象的那样卑鄙。几年前,也许的确是因为他喝多了,也许的确是因为他的同学年少无知,但不管怎样,他决定原谅他。他说,他的目的并不高尚——原谅了他,就等于解脱了自己。为什么不呢?

是的。原谅了别人,就等于解脱了自己。为什么不呢?

女儿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不好意思地低头回到了卧室,第二天范范又跟往常一样和女儿一同上学、一同放学回家。

没有豁达心胸的过失

我对于女儿的豁达教育已经够多的了,可是都不见有什么成效,但还是坚持着,一旦女儿因为钻牛角尖烦恼的时候,我就给女儿讲故事。一次女儿同学借走了她最喜欢的发夹,然后跟她说不小心把发夹给弄坏了,说赔给女儿,女儿一看是关系很好的同学就爽快地说算了。但是第二天,女儿却发现同学的妹妹带着她的那个发夹,于是便准备跟同学绝交。因为这事,女儿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看出女儿的不快以后,我便和女儿沟通,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了,婚后生育,女人因难产而死,留下一个孩子。男人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照看孩子,就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

有一天,男人出门去了,让他的狗照顾孩子。

男人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家。第二天男人赶回家中,狗闻声立即出来迎接主人。当男人把房门打开一看,发现到处是血,抬头一望,**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的身上和嘴边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是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于是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将狗杀死之后,男人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并看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男人抱起孩子,他发现孩子身上虽然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的身上、腿上的肉都快没有了,旁边还有一只剐刚被咬死的狼,嘴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是狗救了小主人,可男人却将它错杀了。

“凡事都应该先修一颗豁达的心,因为我们不可能一下子看清事情的真相,只有豁然才能开朗,所以凡事得先有一颗豁达的心,千万不要像那位父亲一样。”女儿听了我的话,便决定问问那个同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女儿回家说,“爸爸,你知道发夹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吗?”见到女儿这样高兴,我便知道,女儿已把问题给解决了,也跟同学和好了。“我同学今天一来就把发夹给了我,说给我买了一个新的,后来我说这分明是我的。然后她说她家很穷,而妹妹一直想要一个发夹,所以她就向我借来给妹妹带几天,但又不好意思跟我说,于是便说发夹丢了,同学知道我肯定不会要求她赔,所以才编了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最后我把发夹送给了我同学的妹妹,她很感谢我。你果然说得没有错,凡事要先修一颗豁达的心。”

宽容是给自己减少伤害

邻居家小范的脾气一直很不好,心胸过于狭窄,哪怕是玩游戏,输了都要跟女儿生气。于是一天我把小范叫到了跟前,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颗钉子。慢慢地,男孩钉下的钉子数越来越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不会因为失去耐性而乱发脾气了。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时,父亲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那样了。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钉过的围篱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小范听完故事以后问道:“叔叔,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不制造伤口了吗?”

“有呀,就是学会宽容,学会豁达,不轻易发脾气,更不轻易跟别人闹别扭,这样就不会有伤口,你看小男孩最后不是就没有再给围篱钉钉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