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个性太强、性格叛逆的孩子的话: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会放手,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改变不了事实,你可以改变心态;你改变不了环境,你可以改变自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学会低头,接受逆耳的忠言。或许你已经给孩子讲过千万遍这样的话了,他们也许都听不进去,这时你可以给他们讲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故事。
懂得坚持,更要懂得拐弯
我朋友的儿子小杰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今年5岁,别看他这么小,自己的玩具非要自己收拾,别人收拾都不行,不收拾好绝不睡觉;自己喜欢整理沙发,别人整理了他非要自己看看行不行,非得自己重新收拾才罢休;睡前刷牙、洗脸、洗屁股,不然坚决不睡。如果做不到这些,说什么都不答应,哭着闹着坚决要完成才罢休,哪怕已经凌晨2点。我朋友说,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固然很好,但是他也发现了这点让孩子变得很偏执,对于有些高难度的问题,孩子即便是屡屡受挫也不肯罢休。我朋友说去咨询过心理医生,医生说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叛逆的性格。我朋友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孩子,如果让孩子不要偏执的话,又怕孩子会放弃。
我跟朋友说,你多给孩子讲讲偏执的故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因为故事而有所感触,这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落魄潦倒的穷画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了画画之外,不愿从事其他的工作。
而他所画出来的作品,又一张也卖不出去,搞得三餐老是没有着落。幸好街角餐厅的老板心地很好,总是让他赊欠每天吃饭的餐费,穷画家也就天天到这家餐厅来用餐。
一天,穷画家在餐厅中吃饭,突然间灵感泉涌,他不顾三七二十一,拿起桌上洁白的餐巾,用随身携带的画笔,蘸着餐桌上的酱油、番茄酱等各式调味料,当场作起画来。
餐厅的老板也不制止他,反倒趁着店内客人不多的时候,站在画家身后,专心地看着他画画。
过了好一会儿,画家终于完成了他的作品,他拿着餐巾左顾右盼,摇头晃脑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深觉这是有生以来画得最好的一幅作品。
餐厅老板这时开口道:“嗨!你可不可以把这幅作品给我?我打算把你所积欠的饭钱一笔勾销,就当做是买你这幅画的费用,你看这样好不好啊?”
穷画家很感动,说道:“什么?连你也看得出来我这幅画的价值?啊!看来,我真的是离成功不远了。”
餐厅老板连忙道:“不!请你不要误会,事情是这样子的,我有一个儿子,他也像你一样,成天只想当一个画家。我之所以要买这幅画,是想把它挂起来,好时时刻刻警示我的孩子,千万不要落到像你这样的下场。”
我们都知道执著和坚持是成功的法则,但是如果坚持的方向错了,还一直坚持的话,就是执迷不悟,就是一种偏执。所以我们也要讲给孩子一个这样的故事,时刻警示着孩子的坚持与执著。
让逆耳的忠言滋润孩子成长
女儿常常犯错而不懂得自我反省,也听不进别人的批评,为此我苦恼了一段时间,因为女儿的骨子里就有一种因为我对她的放任而形成的任性和叛逆。妻子常常埋怨说:“你看看你的无为而治,我看女儿要终身碌碌无为了。”听着妻子苦口婆心的话,我感到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于是,连续三天给孩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平日里只爱听好话,听不得反面的意见,在他的身边围满了只会阿谀奉承而不会治国的小人,直至有一天亡国了。那一群误国之臣也一个个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人愿意顾及国王,但是或许是因为命运的眷顾,国王总算侥幸地跟着一个车夫逃了出来。
车夫驾着马车,载着国王逃到荒郊野外,国王又渴又饿,车夫赶紧取过车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干粮,让国王吃喝。国王感到奇怪,车夫哪来的这些食物呢?于是他在吃饱喝足之后,便擦擦嘴问车夫:
“你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呢?”
车夫回答说:“我事先准备好的。”
国王又问:“你为什么会事先做好这些准备呢?”
车夫回答说:“我是专替大王您做的准备,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饥、解渴呀。”
国王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我会有逃亡的这一天吗?”
耿直的车夫回答说:“是的,我估计迟早会有这一天的。”
国王生气了,不满地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过去不早点儿告诉我呢?”
车夫说:“您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如果是提意见的话,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爱听。我要给您提意见,您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把我处死呢。要是那样,您今天便会连一个跟随您的人也没有了,更不用说谁来给您吃的喝的了。”
国王听到这里,气愤至极,涨红着脸指着车夫大声吼叫。
车夫见状,知道这个昏君是无可救药了,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于是连忙谢罪说:“国王息怒,是我说错了。”
接下来两人都不说话,马车又走了一程:国王又开口问道:“你说,我到底为什么会亡国而逃呢?”
车夫这次只好改口说:“是因为国王您太仁慈贤明了。”
国王很感兴趣地接着问:“为什么仁慈贤明的国王不能在家享受快乐,过安定的日子,却要逃亡在外呢?”
车夫说:“除了国王您是个贤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国王都不是好人,他们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国王听了,心里舒服极了,一边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一边美滋滋地自言自语说:“唉,难道贤明的君主就该如此受苦吗?”他头脑里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这时,车夫总算是彻底看清了这个昏庸无能的国王,他觉得跟随这个人太不值得了。于是,车夫慢慢地从国王头下抽出自己的腿,换一块石头给他枕上,然后离开国王,头也不回地走了。
最后,这位亡国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兽吃掉了。
当我第三次把这个故事给女儿讲完以后,女儿说:“爸爸,你不知道你已经重复讲这个故事三遍了吗?”
“我当然知道,可你也重复三次跟国王一样做着这样的事。”
“我才不会像他那样愚笨,一味地听奉承话,听不进别人批评的意见,而且又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呢。他是死有余辜,我才不会做这样的人呢。”其实当女儿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我便把担心放下了。因为女儿已经把这个故事真正地听懂了。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我收到过一封三年级的学生写给我的信,信里说:“我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学校,不喜欢上课的老师,不喜欢身边的同学,甚至有时候不喜欢这个世界,我想改变他们。因为我知道学校里有时候很虚伪,老师也很势利,同学们很冷漠。我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美好的世界,但是我却得不到。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像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孩子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过于反叛,不容于世。我还是一样给孩子回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赤着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官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百姓,让大家走路时都能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是无法计算。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地向国王提出谏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马上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想改变世界,很难;而改变自己,却只需要“将自己的脚包起来”这么简单,为什么不先改变自己呢?当你改变了自己,你眼中的世界就会随着你自己而发生改变。
欲穷千里目,让心更上一层楼
女儿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以后都拿着试卷埋怨道:“为什么我们班长的分数总比我高一两分,为什么每次都是她第一,我第二,我感觉肯定是老师批改试卷的时候偏心了。”
“你看过你们班长的试卷吗?”女儿摇了摇头。“没有看过班长的试卷,你怎么知道老师偏心呢?”
“反倒是我考得比她好的时候,她会来向我借试卷,然后看看老师是否偏心了。”
“佳佳,你知道吗?你的思想杂念很可怕,你知道班长拿你的试卷来做什么吗?”
女儿摇摇头,我也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就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19世纪的法国著名画家贝罗尼有一次到瑞士去度假,但是他每天仍然背着画架到各地去写生。
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正用心画画,旁边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那三位女游客看了他的画,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里不好,一个说那里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最后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有事要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女游客正在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着什么。过了一会儿,那三个英国女游客看到了他,便朝着他走了过来,问:“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贝罗尼朝她们微微一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
三位英国女游客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了。
“你是说我们班长拿我的试卷去看看为什么我做得这么好,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女儿顿悟道。
“是的,欲穷千里目,就得更上一层楼,你想超过你们班长很简单,你就要去寻找她的优点来互补自己的缺点,你们班长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每次都能比你多考一两分,这并不是老师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