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可以说是一个个性极强的人。他不喜欢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司马昭曾想招他为自己的部下,却被嵇康拒绝,校尉钟会想跟他结交,嵇康却置之不理……可正是因为他个性太强,招致了过多的怨言,所以最后在嵇康遭人陷害入狱时,钟会便劝司马昭乘机把他杀掉。在临行前,嵇康神色不变,抚着琴弹奏着《广陵散》而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其实当时嵇康可以免于一死的,但是就是因为他性格过于刚烈,太过于叛逆,而最终难逃一死。个性叛逆虽然给了嵇康万代的英名,却也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所以孩子的性格过于叛逆时,应该懂得去引导,去优化,让孩子做一个懂得取舍,识时务的人,这样才能成为“俊杰”。
“我儿子很聪明,很懂事,朋友都很羡慕我,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我孩子常常耍小聪明,很叛逆,很难合群,常常得罪其他小朋友,得罪老师,好几次都当场顶撞老师。孩子有时候也很不识时务,说老师不懂得如何教学生,都是一些讲了千万遍的教学方法,最后幼儿园只好让我把孩子领回家,现在都换了两家幼儿园了,可是孩子叛逆的性格还是没有改变,真的没有办法改变孩子叛逆的性格了吗?”
这是我从做心理医生的朋友那里听到的一个案例,我对朋友说,其实这样叛逆的孩子很多,便问朋友针对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去引导呢?朋友便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要顺应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成长,不能采取孩子年龄小时那种教育方式,凡事都包办、监护,支配他(她)应该这样做、那样做,而要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叛逆性格的形成基本上是由于孩子压抑过长时间爆发出来的。
第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其自主权、隐私权,与孩子说话应平等协商,不可用命令、训斥的口气。当孩子拥有话语权的时候,就不会把所有的心事都压在心里了。
第三,要多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第四,孩子的情绪失控时,不要“以牙还牙”“针尖对麦芒”,而应该避开他(她)的情绪失控期,等其安静下来,再和他(她)谈心,客观评价之前发生的事,说出父母做得不对的地方,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
为此,朋友还给我列举了19种孩子叛逆的表现,并为各种表现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1.顶嘴
案例: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十句,而且振振有词。
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药方:
在孩子回答“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应该接受?他希望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2.批评就摔门
案例:
每次批评女儿时,她都会在你面前“砰”地把门重重关上。
药方:
成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沟通。孩子将很快学会并反馈给你,令你欣喜万分。
3.耍脾气
案例:
儿子玩起电脑游戏没完没了,我说:“别老玩,眼睛会坏的。”他头也不回地说:“你真烦,烦死了。”如果你和他讨论这个问题,就会陷入纠缠不清的讨价还价之中,弄得我头都大了。
药方:
玩电脑时间长了影响眼睛视力,是孩子已经知道并听你多次唠叨的,因此孩子会表现出不耐烦。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约定玩电脑的时间,并用闹钟或计时器予以控制。必要时,父母可以轻拍孩子的身体给予提醒。平时,要特别夸大地表扬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强化。
4.反驳有理
案例:
女儿聪明伶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以各种理由说服我们,如“为什么不?”“为什么要那样?我们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为什么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吗?”“外婆也总说慢慢来,不可心太急。”……我觉得很难对付她。
药方:
减少笼统的大道理说教,注意具体事情具体要求。本例中,如孩子说“外婆家跑不了”,你的回答则可以是“但外婆会着急”。针对“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吗”,不可回答“特殊情况例外”,否则,孩子下次又会用这句话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历过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体指导孩子的行为,逐步使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5.不理你
案例:
说好午睡起来去公园,可午睡时间到了,儿子还在玩,我们一遍遍催促他:“宝宝乖,赶紧上床,要不来不及去公园了。”可他就像聋子似的,毫无反应。
药方:
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时间的。父母需要制订规矩和运用策略。如给孩子有限选择:要么睡午觉,可以去公园;要么继续玩,不去公园,视孩子的游戏内容而定。如他正在搭火车,就说“晚上到了,旅客和司机都要睡觉了。下一站是儿童公园,大家睡好了有精神玩”等。如果孩子的游戏内容难以暂时告一段落,则应允许其完成(不可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或活动,因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重要)。
6.化妆品刷墙
案例:
3岁的儿子太淘气了,一眼没看着,他就把我的化妆品、牙膏挤到墙上“刷墙”,把摩丝喷满房间,说是“下大雪了”。
药方:
孩子的行为提示:他对科普感兴趣。请和他一起把厨房变成实验室,带他做油、盐、酱、醋、糖“搅和”的实验。或为他提供各种颜料,让他混合,观察变化,并提供丰富的科普读物。最好从此你对科普产生浓厚的兴趣。
7.用虫子吓小表姐
案例:
儿子知道小表姐特别怕虫子,他就会抓只蚂蚱甚至蟑螂放到小表姐的头上,弄得小表姐尖声哭叫。
药方:
常带孩子看幽默漫画,给他(她)讲幽默故事,同时关照孩子使人生气、害怕的行为“不可以”。平时,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也可运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成而大哭,父母可以说:“有个人哭呀哭,哭出两缸眼泪水,结果就在泪水里游泳了。”孩子会觉得很滑稽而破涕为笑。
8.不断要新玩具
案例:
下班回家,儿子的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他爸爸出差,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儿子还是不断地说要买。
药方:
多提供结构性玩具,让他能拼拼拆拆。引导孩子旧玩具新玩法或把废弃物当玩具,他也会兴致勃勃的。如把旧报纸揉成球当足球踢,孩子一定大为开心。
9.故意做坏事,还做鬼脸
案例:
吃饭前让4岁的女儿摆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却故意将筷子丢到地上,我骂她,她还自得其乐地向你做鬼脸。
药方:
对她的鬼脸不予理睬,平静而坚决地要求她把筷子捡起来。若孩子坚决不捡,也不要坚持,自己处理好,饭桌上权当没发生过这一幕。因为即使2岁的孩子也会产生内疚感。事后沟通,让她知道,生气时可以扔靠垫(不会摔坏);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语言表达,如:“我觉得没人理睬我!”平时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10.缠人撒娇
案例:
女儿常提出种种烦琐的要求并夸张地诉苦。
比如说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时她准会哭哭啼啼地说:“我脚痛,要背”;睡前故事讲完该熄灯了,她又嚷嚷着叫我过去,一会儿说怕黑,一会儿想喝水,一会儿又哭叫:“要妈妈陪呀……”
药方:
妈妈要注意主动亲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黏你的时候才予以满足。如果必须由孩子黏你,你才注意她,那么,她就学会黏你了。每天约定一个特定时间,让孩子知道这个时间妈妈属于她。如果孩子总是处于不知妈妈什么时候会陪伴她的焦虑状态中,妈妈一旦被她“逮住”,她自然就不肯放手。
11.上幼儿园哭
案例:
周一早晨上幼儿园,孩子总要哭闹一番。
药方:
和老师沟通,孩子是否喜欢幼儿园,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若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在家要逐步培养其独立性,比如孩子在家吃饭要喂,那么,他(她)会因“吃饭”的挫折感而不想上幼儿园。改变就要从家里做起。
12.乖孩子换了一个人
案例:
5岁的儿子越来越懂事了,常安静地自己玩或画画、看书,可欣慰之时,发现他又突然不听话了,嘟嘟嚷嚷地缠人,动不动就蹬掉鞋子跺脚,仿佛退回到2岁。我十分纳闷,那个“大孩子”哪去了?
药方:
如果家里没有重大的事故发生(亲人病、亡,父母吵架、离异等),就要和孩子或老师细谈,有些事情大人不经意,孩子却很在意。
13.情绪戏剧化
案例:
女儿情绪非常戏剧化,刚见到小朋友时会欢呼着冲过去,但转眼又哭着来找我,一会儿说找不到想要的玩具,一会儿又哭着来告状。 药方: 父母务必情绪稳定,视变不变,视乱不乱。处理事情态度温和但坚定,以健康、稳定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并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同时要准备打持久战。孩子的可塑性很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绪稳定性将逐步提高。
14.当众大哭大闹
案例:
在超市排队付账时,女儿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闹着要吃,我不理会,她就大声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众人不赞成的目光所淹没。
药方:
倾听孩子并适当满足她。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场所,带孩子去一趟,给她买块巧克力也不算过分。若不能满足她,就不要带她去超市。面对超市琳琅满目的**,孩子若什么都不要,也非正常现象。
15.要玩,不肯回家
案例:
每次带儿子去游乐场,他都哭着赖着不肯回家,弄得我们筋疲力尽。
药方:
让孩子尽兴地玩。平时给孩子更多的户外运动机会,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释放;提前告诉他离开的时间(如再过10分钟回家),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往往会取得孩子较好的合作。平时,父母要强调并做到“说话算数”,还要夸大地表扬孩子如何遵守约定。
16.要吃冰镇饮料
案例:
儿子喜欢吃冰棍等冷饮。我们怕他吃坏肚子,不允许他多吃,但他总是不听。
药方:
从一开始就告知“一天吃一支冰棍可以,两支不可以”,孩子多会乖乖接受。如果已经错过了“一开始”,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了解冷饮吃多了拉肚子的道理。重要的是,故事宜在平时讲,而不是孩子已经开始吵闹时才临时抱佛脚。
17.一再挫折激发怒气
案例:
2岁的儿子爬上桌子,好不容易够下了墙上的地图拼板,就被奶奶抢过去收了起来。他刚想哭,看见墙上还有温度计,转身去拿,结果又被奶奶拿走了。于是他大发脾气。
药方:
制止孩子玩地图拼板是奶奶的错,因为拼板是孩子的玩具;孩子拿下温度计,奶奶也应采用讲道理、交换的方式。如允许他玩拼板或允许他坐在大床中间玩温度计,既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又不会摔坏温度计。若奶奶有文化,还可以教给孩子有关温度的常识,引发孩子对温度现象的兴趣。
18.霸道的孩子
案例:
在儿子眼里,玩具永远是别人的好。看到邻居家孩子玩什么,他立刻追过去抢着要玩;别人骑木马,他竟会把别人拽下来,自己骑上去。
药方:
态度坚决、口气平和地制止孩子抢夺行为,但不能训斥打骂(不能以暴力对待其半暴力行为)。孩子哭,就让他哭一会儿,事后再就事论事给孩子讲道理。请父母多给孩子温暖的关怀与理智之爱,这种氛围会让他不轻易动武,且不可事事以他为中心。
19.罚站逃走
案例:
我制止儿子用石子扔小猫,并说:“你想罚站墙角吗?”他仍旧在扔石子。我把他拉到墙角,让他站好,但一松手,他就跑了。
药方:
引导孩子扔合适的对象,如向小河里扔石子或将报纸揉成球,投掷树干。通过故事教育孩子与小动物友好相处以及攻击动物的危险。
如果你的孩子性格过于叛逆,不妨按照上述情况对症下药,让孩子学会“识时务成俊杰”。
其实要想让孩子学会识时务,主要还是应该让孩子学会取舍。怎样让孩子学会取舍呢?看看小贴士,给孩子的心灵贴一首爽心诗。
小贴士
给性格叛逆导致过于偏执的孩子读一首诗:
学会了放弃感觉真好,坦然相对
有一点酸,有一点苦,有一点疼痛
但,有更多的是轻松、愉快、欢乐
学会放弃,将杯子里的东西倒干净
学会放弃,一个空杯子很轻松愉快
学会放弃,空杯子可以装下新东西
学会放弃,轻松上阵接纳新鲜事物
学会放弃,拥抱朝阳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