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朋友乔迁新居,我去他家做客时,来到他的卧室,看到有几盆盆景尤为精致,我便跟朋友说,这肯定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吧。朋友说:“朋友送的,不过我不喜欢。”我便奇怪地看着朋友,他说:“你没有发现这几盆盆景都没有枯叶吗?看上去很精致,很鲜艳,完美无缺,可惜却残缺在没有枯叶上。”我认真看了看才发现那是盆假的盆景。朋友说:“我还是喜欢真的,即便会凋谢,会枯黄,甚至会死,我也喜欢自然的,因为自然才是真正美的,而这种完美却是一种人工雕琢出的美,没有残缺怎么会知道完美呢?长江之所以美,是因为蜿蜒曲折的流韵,长城之所以美,是因为艰难跋涉于崇山峻岭之中。”朋友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给孩子上一节自然课
自然美才是最美的,这就是应该给孩子上的自然课。
女儿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特别是在我面前,表现得尤为谨慎,一次在我书房的时候,我叫她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因为她没有学过这篇文章,过于生疏,所以只要读错一个字,就倒回去重读。就这样两个小时过去了,她还没有读完一篇文章。我便对女儿说:“佳佳,你不要读了,爸爸给你上一节自然课好吗?”女儿却执拗地说:“爸爸,给我一次机会,我这次一定会一遍读好的。”于是我便又给了女儿一次机会,但是我知道,下面还有女儿会读错的字,女儿还是一样会从头再来的。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会就打住了,她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跟我说,“上什么自然课呢?”于是我便给女儿讲了这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在一片小竹林里捕蜻蜓,费了好长时间,终于捕到了一只,遗憾的是,这只蜻蜓的翅膀被折断了。
小男孩看着手中一动不动的蜻蜓,把那片断下来的翅膀放在它身旁。轻轻地说:“你怎么把翅膀折断了呢?要是你的翅膀不断,那就好了。”
正巧这时走过来一个老者,听到了小男孩的话,对小男孩说:“孩子,我有神奇的胶水,可以把它的翅膀恢复原状,甚至可以飞翔,你愿意我给它粘上翅膀吗?”
“当然,蜻蜓只有拥有一双健全的翅膀,才是最美的!”小男孩说着,把手伸过去,“你帮我粘上吧!”
老者把蜻蜓拿过去,轻轻地将那片断翼接了上去。然而,当老者把蜻蜓放入小男孩手中的那一瞬间,蜻蜓飞走了。
小男孩一下子愣住了,他这才想起,蜻蜓原来是会飞的,有着完美翅膀的蜻蜓是属于大自然的,它是要飞的。
老者笑眯眯地拍了拍小男孩的肩,说:“知道它为什么曾经属于你吗?因为它折了翼。知道它为什么离开你吗?因为它可以飞了,就不甘心停留在你狭小的掌心里。你不懂,它是因为残缺才属于你的,因为完美而属于自然!”
“你是让我自然点儿是吗?”女儿不解地问。
“是的,先把它通读一遍,第二遍你就会很顺利地读下去了,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的时间,以致最后还不知道后面写的是什么。”我示意着女儿再尝试一遍。
女儿便通篇读了下去,后面几个不认识的字,我告知她以后,她便在第二遍的时候,很快、很顺利地把文章读完了。“可是很多时候,往往都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的。”女儿耍着小聪明说。
“是的,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次,但是就像刚才一样,你开始花了两个小时都没有把文章读完,而刚才却仅仅用了短短的15分钟就读完了。相比之下,谁会更成功呢?就像考试答试卷,如果你不学会放弃难题的话,一直停留在难题那里,而其他同学却把难题放在一边,留下了一两道难题没有做,而你却只把难题做了,其他题没有做,谁的分数会更高呢?学会自然地生存,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完美是因为残缺而完美的,完美是因为自然而完美的。”
接受残缺才能拥抱完美
一次进女儿的卧室,发现我曾经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镜子,已经被打碎了,而且被女儿一块块地粘在一起,摆在床头,我猜想女儿或许一直都以为破镜可以重圆。于是我便问女儿:“镜子怎么打碎了也不扔掉?”“这是我最喜欢的镜子,而且这是爸爸送给我的唯一的适合女孩子的礼物。”
“你粘上以后照过它吗?”
“我还是天天都用它照呢!”女儿很自豪地说着。
“你没有感觉照出来的自己是不完整的吗?”
“不完整也没有办法,反正我觉得它是完美的。”
“佳佳,你没有去接受残缺,怎么去拥抱完美呢?”
女儿不解地看着我。
约翰·库缇斯出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平民家庭。他出生时只有矿泉水瓶那么大,脊椎以下没有发育,双腿像青蛙那样细小,而且没有肛门。经过手术,他也只能痛苦地的排便,医生断言他活不过当天。但是,他挣扎着活了下来。医生再次断言他活不过一个星期,可是一个星期以后他仍然活着。一个月后、一年后,他依然活着,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医生的预言。如今,尽管孱弱无比,时刻面临死亡,但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励志大师之一。
面对残酷的人生,面对现实的生活,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承受常人难以理解的磨难。
在18岁时,他决定将自己不能发挥作用的双腿截掉,这样他就成为了真正的半个人。后来,他学会了用双手走路。他笑着说,自己看得最多的风景就是各种各样的腿、鞋子和女孩的裙子。
尽管有人对他说,没有人会责怪他什么也不做,但是,他下决心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他认为懒惰并不是他的强项,他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来生存。他几乎趴在滑板上开始找工作。他大概敲开了数千家店门,尽管有的人打开门以后都没有发现趴在滑板上的他,但他最终还是找到了工作。他终于能够自食其力了。
尽管失去了双腿,他仍然决心成为一个运动健将。他开始出现在室内板球俱乐部里,并成为举重场上的运动员。他的命运开始转变。1994年,他成为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对于所有的嘲笑和侮辱,约翰·库缇斯用骄人的成绩作了回击。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场公众演讲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开始到讲台上去讲述自己的人生经验,讲述自己的拼搏和挣扎,给他人以启迪。一次,他问自己的听众:“有多少人不喜欢自己的鞋子?”听众中举起了一堆手臂。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语气变得严肃,他举起自己的红色橡胶手套,说:“这就是我的鞋子,有谁愿意和我换?就算我拥有全世界的财富,我也舍得和你换。现在,你们谁还抱怨自己的鞋子呢?”
30岁时,约翰·库缇斯再度遭受了残酷的打击。他罹患癌症,又一次面临死亡的考验。但是,他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坚持和病魔进行顽强地抗争。2000年,他再一次战胜了死神,进入癌症痊愈者的行列。如今,他已经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拥有了太太和儿子。
“佳佳,破镜是不能重圆的,既然破了,就去承认它,接受它。人生也跟镜子一样,可能会有破的时候,当它破的时候,就勇敢地废弃它,去寻找更好的,不要对过去的完美怀有眷恋,只有这样你才能去创造更多的完美,拥抱更多的完美。”
摘下完美的面具坦然生活
我在公园散步的时候,跟一位家长闲聊起来。当我说到我有个完美主义的女儿时,他也苦恼地说:“我感觉现在的孩子活得很累,完全没有孩子的天性了,我的孩子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天天上学的时候,照镜子都得照上个半小时,看看这,看看那的。前段时间还说要我带她去整容,我狠狠地把她臭骂了一顿,后来就天天闷闷不乐的,你说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干吗就不率真点儿,天天戴着面具生活,什么都想追求十全十美。可是现在孩子似乎也不听我的话了,有时候真拿她没有办法。”
“是的,现在是一个信息充斥的年代,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孩子很难做到率真了。”
“你用什么方法引导你女儿的呢?”那位父亲关切地追问着。
“我常常给孩子讲这样一个故事。”
珍妮是位女教师,她对自己的面容感到很不满意,看自己的哪里都不顺眼,因此她决定去整容。
医师仔细地望着她,认为她长得并不难看,问题在于她把自己估计得太低了。医师还是动手稍微改善了一下她的五官,但只是动了一些小手术,比她所要求的要少很多。
珍妮很不高兴,她一边打量着镜中的自己,一边埋怨道:“你并没有对我的脸做太大的改变。”
医师说:“你的脸本来就只需稍作改变,唯一的问题是你使用脸的方式错了,你把它当做是一个面具,用来遮掩你的真实感觉。”
珍妮伤心地低下头说:“我已尽最大的努力了。”
医师理解地看着她,珍妮沉默片刻,然后**了心声:每一天她到学校去时,都必须“戴着面具”,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把所有的感情全部隐藏起来,只留下她认为是“正确”的一部分。三年的教学生活,孩子们总是嘲笑她。
医师说:“孩子们嘲笑你,是因为他们已看出你一直在演戏。身为一名教师,并不是一定非要表现得十全十美,偶尔也可以表现得愚蠢一点,学生们仍然会尊重你的。拿掉你的面具吧,你会更喜欢你自己的。”
离开诊所后,珍妮的心情好多了。几个月后,她再也不担心她的面容了,也不再焦虑了。
“其实这个故事也在告诉我们,完美的性格只需要稍加优化,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了孩子完美型的性格。我们只需要让孩子能够坦然地接受生活的残缺,用心灵的美去完善美。”
接受自己的短处才能完美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这样说过完美:“完美主义等于瘫痪”。因为完美型性格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常常回避自己的短处,所以便无法完美,最后病态至瘫:
我的孩子特别聪明,一次看了我剪纸以后,就学会了,但是孩子却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肯向我求教,其实他采用的剪纸方法中有一点错误。剪出来的图形总是会有一点点白纸,他就不断地修改,这就跟画蛇添足一样,最后把剪出来的成功也给毁了,于是他哭着闹着向我要材料,但是却从来也没有剪出过真正的成品来。我跟他说,剪纸要注意方法,教了他好几次他都不肯接受,总以为自己的是正确的,是最完美的。其实不止是剪纸,平时的生活也是这样,为此我感到很迷惘,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不妨给他讲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八哥的鸣叫声嘶哑难听,与乌鸦和猫头鹰的叫声差不多。
谁听了都厌恶地把头摇——咒骂他:“不祥的鸟儿,快点走开!”
自从他得到了一支万能的金笛子,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只嘴最巧的鸟,唱起歌来美妙动听,人人称颂。
八哥是怎样得到万能的金笛子的?是这么回事——有一天百鸟正在山林中聚会,从天上飘下一支金笛子落在他们当中。
这支金笛子能发出最美的声音,奏出的乐曲格外悠扬、动听,而且这金笛子能巧妙地模仿人的语言,当然更能模仿各种鸟儿美妙的啼鸣。
这支金笛子应该交给谁来使用呢?鸟儿们开了个会议认真地讨论——谁的鸣叫声最难听、最不受欢迎,就把金笛子交给谁——以弥补其命运的不幸。
鸟儿们决定发扬民主——由大家来推荐,再加上自己的申请。
于是大家就开始评议了,推荐出的对象是:乌鸦、八哥和猫头鹰。
乌鸦头一个提出了抗议:“你们的评议太不公平!谁敢说我的叫声不受欢迎!我看呐,我的嗓子比你们全都悠扬动听!”乌鸦陶醉着。当他发现别人对他的话不以为然时,他勃然大怒:“你们这是对我最大的污蔑,我要向鸟王的法庭提出诉讼!我声明我坚决不要这支金笛子,我看呐,还是把金笛子送给八哥或猫头鹰吧!”
猫头鹰也愤怒地高声大喊:“难道说我就是好欺负的孬种?!我的叫声比你们谁的也不差,虽说赛不过金铃吧,也能赛过银铃!谁敢说我的叫声不受欢迎?我看呐,人们都对我十二分地尊敬!我也声明坚决不要这支金笛子,我提议还是把金笛子送给八哥使用吧!”
就剩八哥没表态了,这时八哥点了点头连声说:“我的短处我自己知道得最清楚——我的嗓子嘶哑,叫声很不好听,到处都惹人讨厌,不受人欢迎……就请把这支金笛子交给我吧,我感谢大家对我的一片盛情!”
于是,这场评议就这样结束了,万能的金笛子到了八哥的手中。从此,八哥就变成了一只嘴最巧的鸟儿,到处受人欢迎,到处被人称颂!
乌鸦和猫头鹰拒绝把自己的短处换成长处,所以至今让人厌恶不已。
不要回避自己的缺点,每一种完美都是从缺点的不断修补中成就的。接受自己的短处,是成就完美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