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1 / 1)

现在不妨请你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一天傍晚,你的孩子回家时一身的泥污,腿上还剐了一些小伤口,当你得知从来不会踢球的孩子是因为在学校踢足球而弄脏了衣服、受了皮肉之苦时,你会不会责怪你的孩子?

可能多数中国母亲会选择“责怪”这个答案。责怪之后,还会因为怜爱而警告孩子,下次不许了。当然,孩子的脏衣服由妈妈代洗了。

真正懂得儿童教育的人会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她们会反问:为什么要责怪呢,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这个运动呀。至于搞脏了衣服、弄破了皮肉,没关系,我会教你如何清洗、如何上药,你自己去解决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挫折,就不会成长。

传统的中国式家长是最爱孩子的,但又是最不会爱孩子的。传统的中国家教不太鼓励孩子去尝试他们从未做过的事情,尤其是当这种尝试很可能导致失败的时候,家长更不敢轻易让孩子去体验了。而如果孩子背着家长尝试了某件事情,最终没有成功,而且造成了一定身心损失时,家长往往会对孩子选择指责,甚至棒棍相加。这些家长需要反思的是: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家长会鼓励爬起来再走,再跌倒了就在爬起来并且再鼓励,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跌倒就放弃让孩子学走路;那么为什么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反而主动放弃了这种“鼓励教育”了呢?

家长们应当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大胆探索、尝试。当孩子出于好奇等原因而去尝试做一件新鲜事情时,在不违反基本社会道德准则的前提下,请抱持鼓励的态度,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其次,如果条件许可,不妨给孩子出些点子,帮助提高孩子尝试的成功率。即使孩子的尝试没有成功,也不应该给孩子泼冷水。

教子加油站

挫折教育并非冷酷无情

经常有文章强调:父母在孩子摔倒时绝对不要去扶。这话对,但也不全对。我们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如果不管摔伤与否都“绝对”不能去扶,恐怕有点绝对化,也过于武断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孩子在遇到苦难挫折需要帮助时,如果父母总是拒绝出手帮助,他会感到亲情的淡漠、人情的冰冷。这样,孩子长大后可能会疏远自己的亲人,看到比他弱小的人遇到苦难时,也很可能会漠然处之、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