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一本书中读过一个故事:天鹅湖中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平时,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则在岛上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那么多年,还没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为了表达他们的喜悦,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于是这群天鹅对这对夫妇有了好感。
慢慢的,天鹅们不仅敢在岛上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还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得食物,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喂食。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的。
看到这个“残忍”的爱心故事,不禁让人想起那些经常见诸媒体的某些学生因承受不住一点点打击就自杀的惨剧。现代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子女的爱护有加是有目共睹的,但恰恰是一些充斥于无知家庭的盲目的爱,导致了孩子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抗挫折能力。
有一种疼爱叫伤害。反之,有一种狠心叫爱护。相比而言,国外的家长更懂得用“狠心”来爱护自己的孩子。例如日本电视中有一项经常性的比赛:让一个6岁的儿童自己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整个过程中,母亲化装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找路人问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每每心疼地流下泪来,但决不会冲上前去帮孩子一把。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都是由自己走着去。路上有什么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且日本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他们上学时只穿单衫短裤;即使寒风刺骨,女孩依然穿短裙和白袜。当寒冬来的时候,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要求每一个学生只穿单衫短裤在操场上跑。
瑞士有些父母,喜欢将初中刚毕业的女儿送到别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美国的家长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加拿大不少小学生每天早上要去给各家各户送报纸,风雨无阻;为了上学不迟到,他们需要很早就起床。
现在开始,请经常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伤害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请狠下心来,做一个即使“心疼地流下泪来,但决不会冲上前去帮孩子一把”的智慧家长。
小贴士
隔代养育如何做到“三赢”
隔代养育在我国非常普遍,其优势很多,但劣势也是不少。比如,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跟不上时代。此外,隔代养育很容易使祖辈和父辈因教育观念分歧而产生家庭矛盾,结果是祖辈生气、父辈着急,孩子则不知该听谁的。作为孩子的父母,该怎样办呢?
(1)配合、协助老人养育孩子。父母应尽量多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绝不可将孩子完全丢给老人。即使两地相隔较远,父母也要尽量在周末或者假期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如果父母平时不易和孩子见面,那么应该和孩子多打电话交流。总之,父母应该尽可能地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阅读、活动、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2)和老人多沟通。如果老人摆长辈架子,不虚心接受意见,孩子父母应采取一些婉转迂回的办法,不妨可以用行为表明态度。孩子父母平常要多买一些关于家教方面的书籍、杂志,让老人阅读、学习、借鉴,要抽时间告诉老人一些教育专家的观点和方法。吃饭或是聊天时,可以拳一些报刊上的例子,谈一些别人的经验、教训。总之,孩子父母要设身处地和老人多讨论有关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渐渐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