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语言信息”使客户卸下防备(1 / 1)

在拜访客户时推销人员还要掌握社交礼仪的常识,包括自己的穿着打扮是否得体。从微笑、握手、到坐,都有许多细节要注意。比如微笑,人际关系交往的原则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会对愁面苦脸、心事重重的人产生好感。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在人际交往和推销产品的过程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语言进行的。为此,推销员再次拜访客户时,一定要充分运用“非语言信息”,使客户卸下防备,最终坦诚交谈。

那么,推销员再次拜访那个客户时,在使用"非语言信息"交流时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

1.目光的接触

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语言交往。“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成语便形象说明了目光在人们情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访谈的过程中,听者应该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在迎视对方的目光,除非两人关系已经密切到了可直接“以目传情”的程度。讲话者在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光转移到对方的眼睛上。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的话对吗?"或者暗示对方“现在该轮到你讲了”。在人们交往和销售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注视还因人的地位和自信而异。

推销学家在一次实验中,让两个不互相识的人共同讨论问题。预先对其中一个说,他的交谈对象是一个研究生,同时却告知另一位说他的交谈对象是一个高考多次落榜的中学生。观察结果,自以为自己地位高的人,在听和说的过程中都充满自信地不住地凝视对方。而自以为地位低的人说话就很少注视对方。

2.衣着打扮

美国有位营销专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本人以不同的打扮出现在同一地点。当他身穿西服以绅士模样出现时,无论向他问路或问世间的人,大多彬彬有礼,而且几乎都是绅士阶层的人。当他打扮成无业游民时,接近他的多半是流浪汉或是来找点烟的。

衣着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人们常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穿某种衣着来表达心中的思想和建议的要求。在推销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恰当地选择与环境、场合和客户相称的服装。

为此,推销员在拜访客户时,检查一下自己的穿着很重要。这样他们喜欢你并认同你和他们是同一类的人。那么如何穿着呢?推销员和客户穿着一样就最为恰当。穿着是客户见到你的第一目标,得体的穿着让客户的心情放松。

3.身体姿势

推销员的身体姿势都会体现出他特定的态度。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如果绷得太紧,可能是由于内心十分紧张、拘谨。在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往更是如此。推销大师原一平认为:身体的放松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行为。在向后倾斜15度以上是极其放松的状态。人的思想感情会从体势中反映出来,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热情和兴趣。微微起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则显得若无其事和轻慢。侧转身子,则表示嫌恶和轻蔑。背朝人家,则表示不屑理睬,拂袖离去,则是拒绝交往的表示。

推销员如果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想要给客户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首先应该重视与客户见面的姿态表现。如果推销员和客户见面时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客户就会猜想也许自己不受欢迎。如果不正视对方,左顾右盼,对方则可能怀疑你是否有交谈的诚意。

4.巧送礼物

礼物的真正价值是不能以经济价值衡量的,其价值在于沟通了人们之间的友好情谊。原始部落的礼品交换风俗的首要目的是道德,是为了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种友好的感情。与此同时,人们通过赠送礼品,也会保持彼此之间的交往。

在推销过程中,赠送礼物是免不了的。向对方赠送小小的礼物,可增添友谊,有利于巩固彼此的交易关系。那么大概多少钱的东西才好呢?在大多数场合,不一定是贵重的礼物会使受礼者高兴。相反,可能因为过于贵重,反而使得受礼者觉得过意不去,倒不如送点富于感情的礼物,更会使销售对象欣然接受。

5.微笑

微笑如同一剂良药,能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没有一个人会对一位终日愁眉苦脸、深锁眉头的人产生好感,能以微笑迎人,让别人也产生愉快的情绪的人,是最容易争取别人好感的。

微笑来自快乐,它带来快乐也创造快乐。在推销过程中,微微一笑,双方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是你的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是他说出了如下许多意思:高兴、欢悦、同意、尊敬。作为一名成功的销售员,请时时处处将"微笑写在脸上”。推销大师原一平也正是借助“38种微笑”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