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案例〗
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时隔多年后,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怀揣老爸亲笔信,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在是黄佐临当年储蓄下人情的缘故。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在困居上海孤岛的时候,曾经窘迫过好一阵子。他辞退了保姆后,家务都由夫人杨绛操持着。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幸好当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度过了难关。
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是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甚至会让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要想人缘好,自己必须先储蓄人情。我们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
想要别人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就要懂得在平时储蓄人情。人情是你广结人脉的重要财富。在人际交往中,当见到有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你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你就在你的“人情账户”中新添了一个正数。
重视储蓄人情可以扩充你的人脉,为你日后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情意观念要像金钱观念一样,多多益善,这样才能左右逢源。而且,储蓄人情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是举手之劳。对于一个处境窘迫的穷人,一元钱的帮助也可能会使他暂时度过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放浪形骸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这些,无疑都是你建立零存整取的“人情账户”的最佳方式。
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他看到有人遭到难处时,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仁慈。
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积累人情这一无形资本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片真挚的信任。这些也许都会成为你将来的人情积蓄。
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但是人情的利用也要讲究原则和分寸,挥霍无度只会适得其反。
虽然人情的威力很大,人情可以帮我们做很多原来以为不可能的事,但是人情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任你来自由取用的。相反,人情就像银行的存款,挥霍无度也会入不敷出的。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的。它就像你在银行的存款,你存得越多,可取的就越多;存得越少,可取的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更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
无度地挥霍人情,一般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会使你们之间的感情开始转淡,继而让他对你避之唯恐不及,更有可能情分就此中断;二是你在他眼中变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那么如何动用才不是“挥霍”呢?
做好估算,尽量把人情用在刀刃上。先弄清你与对方的交情究竟有多少,人情究竟有多重,然后再掂量事情的分量,看看是否适宜找对方帮忙,千万不要没个轻重缓急。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那样,你也会“情到用时方恨少”。
很多人本来就是容易忘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情的,所以就是对方曾欠你一些人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不仅可能引起对方的的不快和反感,还可能让这份人情至此结束。
当然,也有主动帮你忙的人,但你切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你若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耗费”。要注重长线投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多的人情投资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结出果实。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依赖需要一个过程。
〖人脉感悟〗
现代社会讲求的是实效与利益,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借助一些外力,也就是人缘。你不仅要广结善缘,还要养成“储蓄”人情的习惯,为自己建立起零存整取的“人情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