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学习才能成就辉煌(1 / 1)

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即使在晚年仍比许多25岁的年轻人活跃。作为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如SONY、通用汽车公司、奇异电子总裁的特别顾问,他经常周游世界。此外,他还写书,而且大多数都是畅销书。尽管很忙,他每天仍然挤出3~5个小时读书,涉猎的领域极广。这是他年轻时养成的习惯。杜拉克率直地说:“每隔几年,我就选择一个新的主攻课题,每日攻读,连续3年。这样虽不能使我成为专家,但足可以使我了解那个领域中最基本的部分。我这么做已经60年了。”

远大空调集团总裁张跃拥有资产2亿美元以上。创业时,张跃的座右铭就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当然,这并不全指那些很刻板的知识,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认知、品位和感受。

那些追求成功的人都能坚持学习,我们又为何不能呢?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切,可以放松了,那么你在放松的那一刻也就是你的竞争对手开始超越你的时刻。并且,会将你现在所获得的成果全部毁灭,砸碎你的牌子、占领你的阵地。

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的一个乡村小屋里。他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不足一年。他的母亲会读书但从来不曾写过字,而他的父亲也仅能写他自己的名字。

可是,林肯却被书籍强烈地吸引着。他7岁时开始上学,每星期只去学校2~3天。从那时起,他开始了自己的启蒙教育。他把燃烧过的木头当成“铅笔”,在粗糙的木板上练习写字母;夜晚,他向母亲大声朗诵《圣经》,还反复阅读《伊索寓言》,以致他能记住其中很多故事情节。

十几岁的时候,他从邻居那里寻找和借回很多书,包括《本杰明·弗兰克林自传》、《华盛顿的一生》和《天路历程》。林肯抓住一切机会认真阅读。当其他小伙伴在山上玩捉迷藏的时候,他却手捧书本坐在树下阅读;吃完饭后,他又很快拿起书本;在其他人休息时,他都会抓住一切时间认真读书。

21岁时,林肯决定外出,最后在伊得诺依州的新萨洛蒙安顿下来,这是一个住有100多个新移民、位于西部边境的小村庄。幸运的是,新萨洛蒙有6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其中包括两位知识渊博的内科医生。他们允许林肯随时借阅他们的书籍。

此后的7年里,林肯干了两份工作,都是允许他可以长时间读书而不受打扰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商场店员,第二份工作是邮递员。他在接待顾客余下的时间里,广泛地阅读哲学、科技、宗教、文学、法律和政治学方面的书籍。

1837年,28岁的林肯,虽然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毕业,却已经是伊利诺依州的职业律师。

读书能把那些出身卑微的人转变成世界级的领导人。历史上不乏这类的故事。现在,我们很多人无需像他们那样,为了读书而付出非凡的努力。我们只需利用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条件,而不要对它视而不见就行了。

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些人自以为进入了无人之境,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不知自己正在不知不觉中丢失阵地,所以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你的竞争优势。每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用这个习惯督促自己不断前进,从而实现目标。

人活着应该有个目标,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就会迷茫,而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是与文化知识联系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有思考盲点,但就是因为这些盲点让你看不清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别人来帮你看,而看书和学习就是突破这些盲点的最好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你要看书、要学习的原因。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拥有成功的事业和美好的生活。而想要拥有成功的事业和美好的生活就得从现在开始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我们各方面得到充实,使我们的事业与人生变得更好。

很多人总是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是因为在应该好好学习的时候没有努力地进行学习,以至于现在捉襟见肘,难以应付所遭遇的情况。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只是尽情地享受现在,丝毫不为自己的将来作打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不仅对他人无益,对自己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成功是需要以学习做基础的,但要学习有成效则需要把学习形成一种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方法,终究难成大事。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每一个不甘沦为平庸的人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将是成功的基础。

人一旦放弃了学习,就等于把自己局限在旧知识的沼泽里。一旦时代发生了变化,人就会溺死在沼泽里,这么做无形中是在挤压自己的发展空间,把自己一步步逼上了绝路。

【习惯处方】

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枯竭就意味生命力的枯竭。成功者不一定有文凭,但一定是善于学习的人,学习能力就是新一代成功人士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