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语言也可以交流(1 / 1)

沟通案例

有一次,两个朋友乘车外出,其中一个很自信地说:“我不用说话,也不要有什么行动,就可以使坐在对面的这位女士让座位给我。”

说完,他便开始凝视对面那位年轻女士的眼睛。开始,那位女士回头看了一眼那位朋友,好像没注意。他还是一直盯着那位女士的眼睛。果然,那位女士站了起来走向后面,把位子让给了他。

表情语言是人的情绪变化的寒暑表,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复试验,已经无可置辩地证明,人们的情绪变化,往往在面部上都有所表现。

当人们情绪欠佳或心怀不满时,身躯往往宁静不动,脸上表情木然,脸部肌肉动作往下;当人们心情愉快时,往往表现出活泼好动、喜形于色,甚至手舞足蹈,脸上的肌肉动作向上;当人们专心致志地思考某一问题时,往往嘴巴紧闭,身体前倾,眉毛紧锁;当人们在对某一事物表示不以为然和轻蔑时,往往脑袋稍偏,嘴角斜翘,鼻子上挑;当人们感到诧异和吃惊时,往往口张大,眼瞪大,眉挑高……

人的表情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人们往往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面部表情。当我们能够灵活、积极地利用各种丰富的表情与人交流时,就会使自己的魅力大增。

在表情语言中,以下两种最为常见:

1.笑容语

笑容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体态语言。笑是交际活动中很好的润滑剂,可以迅速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体现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在谈话时我们不但要注意笑的作用,还应当力求善于笑。

要注意选择笑的时机、场合、话题,该笑的时候笑,不该笑的时候就不能笑。在欢庆的场合,在轻松的气氛中,在诚恳坦率的交谈中,应该笑;但在谈起不见好转的病情、与去世的同志家属谈话、说起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和损失等不愉快的事情时,就不能面带笑容。

在日常生活的谈话中,笑容主要是根据交谈者的关系、谈话的内容以及谈话者的性格、习惯等自然体现出来的。

在谈话中,一般要以微笑为基调。微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可控性的笑容,它使人觉得和蔼、可亲、文明,是仪表的一个构成要素。微笑时面部肌肉容易控制,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笑容。笑的时候应该自然大方,得体适度。那种咧嘴龇牙的笑、嘻嘻逢迎的笑、挤眉弄眼的笑、忸忸怩怩的笑,都会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不良的印象。

笑容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提高文化情操的修养,使笑容反映出美好的心灵。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能感染对方,产生呼应,嘲笑、冷笑、幸灾乐祸的笑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2.目光语

目光是一种更含蓄、更微妙、更有力的语言。确实,眼睛是人体发射信息最主要的器官。目光持续的时间、眼睛的开闭、瞬间的眯眼以及其他许多细小的变化和动作都能发出信息。眼睛传递的信息最丰富、最复杂、最微妙。

合理地运用眼神来与人沟通交流,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1)环顾。环顾是指视线有意识地自然流转,观察全场。环顾多用在有较多听话的人的场合。运用环顾可以同所有听话者保持眼睛的接触,使每个听话人都感到你看到了他,你在同他说话,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他们参与谈话的兴致。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说话人通过多角度的接触,比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当然,环顾要自然适度,速度应适当放慢,不能说话时眼神总是频繁乱转,那样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还会使人感到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

(2)专注。专注是指目光注视着对方,在有较多听众的场合,可把目光较长时间地停在某一个人脸上,然后再变为抽象注视对象。说话人和听话人目光对视可以起到感情和情绪微妙交流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及其变化。目光专注还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对所说内容的重视。不能在说话时随便东瞧西看,做一些无意义的小动作,那样会使人觉得你是心不在焉,敷衍搪塞。不能在说话时总是望着天花板或是看着地面,那样会使人觉得你对谈话没有兴趣,或是小里小气不大方。也不能不断地看表,这样会使对方觉得你对谈话不耐烦,希望他赶快住口。当然,目光专注也不能死盯着对方,对不熟悉的人或年轻女性更不应如此,那样会被人认为很不礼貌。

(3)虚视。虚视是指目光似视非视,好像在看着什么地方、什么听众,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这种目光一般适用于同较多的人谈话的场合。虚视的范围一般在听众的中部或后部。虚视可以穿插于环顾、专注之间,用以调整、消除环顾所带来的飘忽感和专注可能带来的呆板感。“视而不见”的虚视还可以消除说话人的紧张心理,帮助说话人集中精神思考讲话的内容。在运用眼神时,要增强自觉的控制能力,要使眼神的变化有一定的目的,表现一定的内容。热情诚恳的目光使人感到亲切,平静坦诚的目光使人感到稳重,闪耀俏皮的目光使人感到幽默,冷淡虚伪的目光使人不悦,咄咄逼人的目光则使人不寒而栗。

沟通处方

人的表情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人们往往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面部表情。当我们能够灵活、积极地利用各种丰富的表情与人交流时,就会使自己的魅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