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沉默是金的咒语(1 / 1)

沉默不是金,或许适度的沉默可以,但是如果一味地认为沉默就是好,那是不可取的。希望我们走出沉默的误区。

“沉默是金”自古以来就被颂扬为一种优良传统,还有一句话注解着说: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根据前程无忧网调查,目前,职场上只有38%的人的才能是上司主动发现的,有27%的人是通过暗示、提醒被老板发现自己的,而有35%的人是根本就没有可能被上司发现。看来,沉默的金子其实是很难被人发现它也能闪光的。

我们对伯乐相马的故事不会陌生。

当伯乐仔细地查看了那些表面上看来骠肥体壮的马之后,失望地准备要离开,这时候传来一声响亮的马叫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原来这是一匹站在马厩角落里的马,瘦弱不堪,是主人平常最没看上眼用来做杂役的“驽马”,但是它的一声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伯乐一听之下,大喜,知道这才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试想,如果没有那一声“引颈长嘶”来打破沉默,估计纵使是千里马,十有八九也只会是被主人用来拉柴运货。

记得鲁迅先生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不是金,沉默是关乎生与死的问题。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每到有大师名家来讲学讲座的时候,听讲座的大学生们多会在桌子前面摆放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纸板。

他们说:“一旦大师们需要临时找人来互动配合或者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很及时地被钦点叫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来,就有机会跟这些名满天下的大师做最亲密的接触,而这不仅能最近距离地向大师学习,也有了趁机向大师展示自己的一个时机,就有可能获得大师们提供的种种帮助与提挚的机遇。”

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说,就好比是有一万个人站在同一条起跑在线,试想你让我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那些真正的人才呢?或许沉默的大多数中有着更多的更优秀人才,但是很遗憾的是,我只能对那些最早打破沉默的人留下印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时代已经成为真正的历史了,现在的社会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你沉默,就只能是被无情的世俗社会的尘土所淹没所蒙蔽,就只能是“在沉默中灭亡"。

其实,打破沉默的方式各种各样,有时候你必须要“说”,有时候你必须“行”,有时候你必须“演”。只要你不想被埋没于沉默的大多数中,你就一定要有所行动,要有所与众不同的展示出一个独特的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沉默是金”好像成了一句至理名言。沉默真的是金吗?或许适度的沉默可以,但是一味的沉默有时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特别是人与人之间,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交流,有什么意见或者想法,可以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一下心里的想法,以便于解决问题。

如果拿沉默来说事,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来,什么时候能明了?如果都来沉默,什么时候能解开彼此的心结?其实有什么事情大家开诚布公的说出来,没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的,如果一味的沉默,不能很好的交流,只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僵。

沉默会让心中集结的心事更重,而让人变得沉默寡言。如果一个人把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不很好的倾诉和人交流,会让心中产生憋闷的感觉。反之,如果可以倾诉一下,找个人说出来,一吐为快会舒服些。沉默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如果每个人都来沉默,世界会变得无声无息,处处流动的都会是沉闷的空气。

就像一个家庭,夫妻之间彼此沉默,个个表情严肃,带给孩子的也是一种沉闷的气氛,产生一种压抑感。久而久之,让孩子也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和人交流。试想,一个缺少了声音,缺少了欢声笑语的地方还有什么快乐可言?所以,沉默对夫妻之间尤其不宜。这不仅不利于缓和夫妻关系,更给孩子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沉默不仅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两个人有了矛盾谁都不去主动和解,一味地生闷气,会让人产生一种急躁情绪,工作没有心情,睡觉也会失眠。时间久了,心中的压抑和闷气就会有一种想要发泄爆发的冲动,人就会变得很不理智,做出过激之事,造成不好的后果。

沉默不是金,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彼此陌生的人可以通过交流相识相知,成为朋友;彼此心存芥蒂的人可以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化干戈为玉帛。一个心中压抑的人可以通过交流倾诉,使心胸变得开阔。只有学会倾诉,彼此用心交流,把心里的闷气说出来,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沉默不是金,或许适度的沉默可以,但是如果一味地认为沉默就是好,那是不可取的。希望我们走出沉默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