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密的朋友,是贴心的朋友。
最亲近的人,是贴心的人。《文学报》,是一份与我贴心的报纸。
苦闷的时候,烦恼的时候,委屈的时候,总想找人说一说,吐一吐心里那些苦水,叫一叫心中的委屈。这时候,你便敲开了你贴心的朋友的门……当你从这位朋友家里走出来,便觉得一身轻松多了,心里舒坦多了。
《文学报》,就是这样一个我贴心的朋友。
那一年的夏季,国家多事,我供职的单位也不平静。按照当时的形势,上面交代我,许多事不能对班子里的人说,更不能对外人说,也不便对夫人说……既要忠于组织,又要保护同志。既想跟上形势,又想单位平静。真想找人打个商量,可是不能。我常常一个人在房子里痴呆呆地坐着……我拿起了笔,把工作检讨中的一部分,做了点文字上的修饰,变成了一篇稿子,投给了《文学报》。这就是那篇《我的酸甜苦辣》。半年多后,单位里的那些事讲清楚了,了结了。一位领导把我的工作检讨退还给我的时候,诙谐地说:“你好啊,检讨都有报纸给你发呀!”
一个风波过去,又一层涟漪在我心头**开。就在文人下海最火爆的年月里,有人鼓动我去创办名人写作公司,并且为我拟好了广告词:名流写名流,芳名千古流。要我组织一些作家去为在泡沫经济大潮中发家的暴发户们写发家史。那时候,我的心里也痒了好几天。但我终于想清楚了,明白过来了。我没有南下,而是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潜心创作,扎扎实实做文学的组织工作。这时候,我觉得有话要说,于是写了一篇《浮躁的我》,交给《文学报》发表。
我烦恼的时候,《文学报》敞开门,让我进去说一说心里的话,减轻我心理上的压力。在我得意的时候,高兴的时候,他们也找上门来,让我倾诉心中的感受。
去年九月,我被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到北京参加这次历史性的盛会。由于开会前,我一直随着中国作家采访团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入生活。我是直接从新疆到北京参加会议的。所以,我们湖南的许多新闻媒体都没有采访到我。会议期间的一天晚上,一个上海的电话打到了我的房间。那是《文学报》的记者小刘。她让我谈谈参加十五大的感受。我兴奋地对着电话筒说开了……
不久前,为了文化扶贫,我曾致函《文学报》,倡议为贫困山区建立作家爱心书屋,希望得到全国文坛作家的广泛支持。《文学报》当即全文刊登并为之呼吁,在文坛激起巨大反响,数周内,有近二千名作家寄赠了一万八千余册签名图书,巴金、周巍峙分别为爱心书屋题名题词并赠书,许多领导同志也纷纷赠书支持,《文学报》为希望工程做了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