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草堂集序云: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着,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与字缪本作为)名。然自穷蝉至舜,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云: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
寅恪案,新唐书肆拾地理志云:
安西大都护府,初治西州。显庆二年平贺鲁,析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分种落,列置州县,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又徙治高昌故地。三年,徙治龟兹都督府,而故府复为西州。(有保大军,屯碎叶城。)
又肆叁下云:
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
(中略)
西域府十六,州七十二。
(中略)
条支都督府,领州九。
(中略)
右隶安西都护府。
是碎叶、条支在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即西历六四四年平焉耆,高宗显庆二年即西历六五七年平贺鲁,隶属中国政治势力范围之后,始可成为窜谪罪人之地。若太白先人于杨隋末世即窜谪如斯之远地,断非当日情势所能有之事实。其为依托,不待详辨。至所以诡称隋末者,殆以文饰其既为凉武昭王后裔,又何以不编入属籍,如镇远将军房、平凉房、姑臧房、敦煌房、仆射房、绛郡房、武陵房等之比故耳(参阅新唐书柒拾上宗室世系表兴圣皇帝十子条及柒贰下宰相世系表陇西李氏条)。
又考太白集贰陆为宋中丞自荐表云:
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寅恪案,太白为宋若思作此表时在唐肃宗至德二载,即西历七五七年。据以上推其诞生之岁,应为武后大足元年,即西历七〇一年。此年下距中宗神龙元年,即西历七〇五年,尚有四年之隔。然则太白由西域迁居蜀汉之时,其年至少已五岁矣。是太白生于西域,不生于中国也。又考李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及范碑「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之语,则是太白至中国后方改姓李也。其父之所以名客者,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为名,其实非自称之本名也。夫以一元非汉姓之家,忽来从西域,自称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国谪居于西突厥旧疆之内,实为一必不可能之事。则其人之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
又续高僧传叁肆感通篇上隋道仙传云:
释道仙,本康居国人。以游贾为业,梁、周之际往来吴、蜀,行贾达于梓州。
又同书叁伍感通篇中唐慧岸传云:
释慧岸者,未详何人。面鼻似胡,言同蜀汉。
又杜甫在夔州作解闷十二首之二云:
贾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据此,可知六朝、隋唐时代蜀汉亦为西胡行贾区域。其地之有西胡人种往来侨庽,自无足怪也。
太白既诡托陇西李氏,又称李阳冰为从叔(见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五言诗)。阳冰为赵郡李氏(见唐文粹柒柒舒元舆玉筯篆志及宣和书谱贰等)。故太白之同时人及后来之人亦以山东人称太白(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及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杜君墓志)。盖谓其出于赵郡李氏也。旧唐书壹玖拾下文苑传李白传既载不可征信之「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之语,又称白为「山东人」。不知山东非唐代州县之名。若依当时称郡望之惯例,固应作「赵郡人」,即使以家住地为籍贯,亦当云「兖州或鲁郡任城人」。旧史于此诚可谓进退两无所据者矣(参钱大昕二十二史攷异壹捌)。
(原刊清华学报第十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