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纪念著名语言学家、文献学家、原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张涤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以此缅怀先生的毕生业绩和崇高风范,表达对先生深切的怀念之情,继承和弘扬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学术精神。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教育厅对张涤华先生为我省乃至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对参加会议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表示亲切的问候!
在纪念张涤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张涤华先生的毕生业绩和崇高风范。先生“传道、授业、解惑”,无限忠诚于教育事业。从1932年在亳县初中任语文教师到1992年离开我们,先生从事教育教学或教学研究整整60个春秋;从1946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前身国立安徽大学中文系任教到1992年离开我们,先生作为令师大人永远为之骄傲的学者群体的一员,在师大从教近半个世纪;从农村初中教学起步,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院校,先生步履走遍普通教育的各个学段;从一名年轻普通教师,到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拾级而上,直至国内著名教授学者,道德文章与时俱进。“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先生可谓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生治学严谨,著述宏丰。作为教师,爱生如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安徽省各条战线尤其是教育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本科中文专业人才;作为学者,潜心学术,精益求精,著作等身,成果涉及目录学、词典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等众多领域,且论著材料翔实,持论公允,论证严密,富有创见,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管理者,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求真务实,致力于建章立制,使时任职的安师大中文系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智者虚怀如水净,高人清品与山齐”,先生克己奉公,谦虚谨慎,宽厚待人,为人师表,无论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先生一以贯之,深受同事敬重和学生的爱戴。
在纪念张涤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进一步感受到教师对于教育之重要,教师对于人才培养之重要。张涤华先生离开我们有近20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来,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基础教育而言,“上学难”问题已经成为过去,随之而来的是“上好学校难”,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凸显,优秀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作了一次关于教育尤其是教师的重要讲话。总理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如温总理2007年5月14日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指出的:“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要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这样,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就会有一批有智慧的杰出人才出现,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总理的讲话发自肺腑,求贤若渴。我们当有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刻不容缓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努力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让我们秉承先生的遗志,发扬先生的精神,把我们教师队伍建设得更好,把我们的教育办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09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