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1 / 1)

一、战斗中的重要时刻对决定战斗胜负起主要作用

任何战斗的胜负都不是只由某一个时刻决定的。在任何一次战斗中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时刻,对决定战斗胜负起着主要的作用,一次战斗的失败如同天平的秤盘下降一样,是逐渐形成的。但是,在任何战斗中都有一个时刻,可以看作是决定此次战斗胜负已定的时刻,过了这个时刻再进行的战斗,就是一次新的战斗而不是原来那个战斗的继续了。明确这一时刻的概念,对决定是否可以有效地利用援军以继续这场战斗来说,是很重要的。

由于人们以往对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者常常在一些无法挽回的战斗中无谓地牺牲了生力军,或者是在还可以扭转局势的战斗中,常常错失利用生力军扭转局势的机会,从而失去了胜利。例如,在1806年的耶纳-奥尔施塔特会战期间,普鲁士军队的霍亨洛黑侯爵在耶纳附近以三万五千人同拿破仑所统率的六七万人进行会战,结果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而普军的吕歇尔将军此时还企图以大约一万二千人的兵力重新恢复会战,结果在转瞬之间同样被毁灭。

与此相反,在同一天,大约二万五千普军在奥尔施塔特附近同达乌将军率领的二万八千法军一直战斗到中午,虽然失败了,但是军队并没有瓦解。而普军却错过机会,没有利用卡耳克洛伊特将军率领的一万八千名预备队来扭转局势。如果当时使用了预备队,这次会战可能就不会失败了。

可见,明确战斗胜负已定时刻的含义,对决定是否利用援军继续有效地进行原来的战斗,是非常重要的。

二、什么是战斗胜负已定的时刻

通常情况下,究竟什么时刻是胜负已定的时刻,也就是说,从什么时刻起,即使使用一支相当强大的生力军也不能扭转战斗的不利局面?

如果撇开本来就无所谓胜负的佯攻不谈,那就是:

(1)如果战斗的目的是夺取一个活动的目标,那么对方丢失这个目标就是胜负己定的时刻。

(2)如果战斗的目的是占领一个地点,那么对方丧失这个地点时,多半就是胜负已定的时刻。当然,这个地点是指特别难以攻克而非容易攻占的地点。

(3)在上述两种情况以外的其他一切场合,特别是在以消灭敌人军队为主要目的的场合,胜利的一方不再处于松散和软弱无力的状态,而失败的一方逐次使用兵力也已经没有指望扭转局势的时刻,就是胜负已定的时刻。

三、最好在战斗尚未结束以前扭转不利局势

在上述情况下如果还不能认为战斗已经结束,那么,援军到后所开始的新的战斗就会跟原来的战斗合而为一,取得共同的结果,于是原来的失利就从账本中一笔勾销了。但是,如果战斗的胜负已定,情形就不同了,这时可能产生两个各自独立的结果:一是,如果援军兵力有限,不能和敌军相抗衡,就很难指望重新开始的战斗会获得有利的结果。另一个则可能是,如果这支援军相当强大,可以不考虑前一次战斗的结果就能进行下一场战斗,那么它虽然能够以胜利的结果来补偿前一次战斗的失利,却不能把前一次战斗的失利从账本中勾销。

在1759年8月12日的库涅斯多夫会战中,腓特烈大帝在第一次攻击时就占领了俄奥联军的左翼阵地,缴获了70门火炮,但由于他不顾部属的反对,命令疲惫不堪的军队继续向联军右翼阵地进攻,结果不仅损失惨重,还把左翼占领的阵地又丢掉了。这样,其前一部分战斗的全部成果就从账本中勾销了。假使他能适可而止,把会战的后一部分推迟到第二天进行,那么即使失利了,第一次战斗的收获也可以抵消这些失利。

但是,如果在战斗尚未结束时就已经预见到战斗的不利情况,并且把它扭转过来,那么这种不利的结果不但可以从账本上一笔勾销,还可以成为取得更大胜利的基础。也就是说,在战斗结束以前,各个部分战斗的一切结果都只是暂时的,在总结果中不仅可能被抵消掉甚至还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我方作战的军队被击溃得越多,敌人消耗的兵力也就越大,因而敌人的危机状态也就越严重,我方生力军的优势也就越大。如果这时的总结果转化为对我方有利,我们从敌人手中夺回了战场和战利品,那么敌人之前在夺取战场和战利品时所耗费的一切力量都会成为我们的纯利,而我们以前的失败会成为走向更大胜利的阶梯。与此相反,敌人在胜利的情况下认为值得为之作出牺牲的辉煌战绩就会化为乌有,剩下的只是对牺牲了的兵力的懊悔。胜利的魅力和失败的灾殃,就这样使胜利和失败变幻莫测。

因此,如果我们占有决定性的优势,能够以更大的胜利来报复敌人,那么,最好是在这次战斗尚未结束以前就扭转不利的局势,而不是发动第二次战斗。1760年8月奥地利将军劳东在累格尼察进行战斗时,奥军的道恩元帅企图援助他。但是当劳东战斗失败时,道恩虽然有足够的兵力,却没有设法在第二天进攻腓特烈大帝。

由此可见,在通常情况下,决定进行一次新的战斗,不能以上一次结束的战斗作为理由,而必然是以其他情况为根据。如果被击溃的只是整个军队中的一小部分,并且整个军队仍不乏一种精神力量一复仇心,为了立即挽回损失,也不必发动第二次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