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疾诊尺第七十四(1 / 1)

黄帝向岐伯请教:“如果不通过望色和切脉,而只凭观察尺肤,我们能否判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从外在的表现,能否推断身体内部的变化?具体应该怎样操作呢?”

岐伯回答:“我们只需仔细观察尺肤的紧松、大小、滑涩以及肌肉的坚实或脆弱,就能大致确定病情。例如,如果眼胞微肿,像刚睡醒的样子,颈部的人迎脉跳动明显,还伴有咳嗽,再按压患者的手背和足背部,被按的地方凹陷不起,这些症状都出现,就可以确诊为风水肤胀病。

“尺部皮肤如果光滑润泽,那可能是风病;尺部肌肉脆弱,身体疲倦,喜欢卧床,肌肉消瘦,这可能是寒热虚劳病,比较难治。尺部肌肤像油脂一样滑润,也是风病的表现;如果尺部肌肤发涩不滑,那可能是风痹病。尺部肌肤粗糙干燥,像干枯的鱼鳞,那可能是脾脏虚弱、水湿不化的病症。如果尺部肌肤感觉炽热,脉象盛大且躁动,那可能是温病;脉象盛大但顺畅,说明病邪正在消退,正气在恢复,疾病即将痊愈。如果尺部肌肤寒冷,脉细小无力,那可能是泄泻或气虚病。尺部肌肤非常热,但先热后冷,那是寒热往来的病症;如果开始感觉寒冷,但长时间按摩后发热,也是寒热往来的病症。

“如果只有肘部发热,说明腰以上有热象;只有手部发热,说明腰以下有热象。因为肘部与腰上相应,手部与腰下相应。如果只有肘关节前面发热,说明胸前有热象;只有肘关节后面发热,说明肩背部有热象;如果手臂中部发热,说明腰腹部有热象。如果肘部后缘以下三四寸的地方发热,说明肠道有寄生虫。掌心发热,说明腹中有热象;掌心寒冷,说明腹中有寒象。如果手掌鱼际处有青紫脉络,说明胃中有寒邪。

“如果尺部肌肤非常热,颈部人迎脉也大,那可能是热盛伤阴、营血损耗的失血症。如果尺部肌肤紧急,人迎脉细小,那说明气虚元阳不足。如果还伴有烦躁、郁闷等症状,并且日益加重,那可能是阴阳都要衰竭,病情危重。

“眼睛发红,可能心脏有病;眼睛发白,可能肺脏有病;眼睛发青,可能肝脏有病;眼睛发黄,可能脾脏有病;眼睛发黑,可能肾脏有病。如果眼睛发黄且兼有其他颜色,难以描述,那可能是胸中有病。

“对于眼睛疾病,如果赤色的脉络自上而下发展,那可能是足太阳经的病变;自下而上发展,那可能是足阳明经的病变;从外眼角向内发展,那可能是足少阳经的病变。

“对于有寒热发作的瘰疬病,如果眼中有赤脉贯通瞳子,看到一条赤脉,预示一年内可能死亡;看到一条半赤脉,一年半内可能死亡;看到两条赤脉,两年内可能死亡;以此类推。

“对于龋齿引发的疼痛,可以按压环绕口周的阳明脉,疼痛部位会独自发热。左侧发病,左侧阳明脉发热;右侧发病,右侧阳明脉发热。

“观察皮肤上的血脉,赤色越多,发热越严重;青色越多,疼痛越严重;黑色越多,可能是久治不愈的痹症。如果多处部位呈现青黑赤色混杂,那可能是寒热错杂的病症。

“如果身体疲乏隐痛,肤色微黄,牙垢和指甲也发黄,那可能是黄疸病。如果精神疲倦,喜欢睡觉,小便黄赤,脉小且不畅滑,那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

“人患病后,如果寸口脉和人迎脉的搏动力量相等,浮沉现象也一致,那这种病可能很难治愈。

“神门穴位于掌后尺骨侧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动脉所在。这条动脉通常细小潜伏,如果女子怀孕,这条动脉的搏动会显著加强。

“婴儿生病时,如果头发松散杂乱、干枯上竖,那可能病情严重。观察耳廓间的细小脉络,如果呈现青黑紫暗色且鼓起,那可能存在筋肉抽搐、腹痛的症状。如果大便腹泻呈青绿色且有乳瓣,那可能是脾胃虚寒、食物不化的飧泄病。如果再加上脉细小无力、手脚发冷等症状,那可能脾胃阳气将尽,治疗会很困难。但如果脉细小而手脚温暖,那腹泻治疗起来就相对容易。

“四季气候变化遵循阴阳转化的规律。阴盛到极点就会转化为阳,阳盛到极点就会转化为阴。因此,寒冷到极点就会变热,热到极点就会变冷。这就是寒生热、热生寒的道理。

“所以,冬天寒邪侵入人体后会潜伏下来,春天就会引发温热病;春天风邪侵入人体后会潜伏下来,夏天就会引发飧泄、痢疾等病;夏天暑邪侵入人体后会潜伏下来,秋天就会引发疟疾;秋天湿邪侵入人体后会潜伏下来,冬天就会引发咳嗽病。这些都是根据四季气候差异和变化次序形成的不同类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