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如果卫气在胸腹内滞留,不能正常流动,导致胀满、喘息等问题,我们该如何治疗呢?”
伯高回答:“如果卫气在胸部郁结,我们可以选取上部的穴位进行治疗;如果卫气在腹部积聚,就选取下部的穴位;如果胸腹部都有问题,导致胸胁和脘腹都胀满,那就需要上下部的穴位都选,还要加上靠近胸腹的穴位。”
黄帝又问:“具体来说,应该选哪些穴位呢?”
伯高说:“如果卫气在胸部郁结,我们可以选择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任脉的天突穴和廉泉穴进行泻法;如果卫气在腹部积聚,就选择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气冲穴;如果胸腹部都有问题,那就需要同时选取人迎、天突、廉泉、三里、气冲等穴位,还要加上季胁下一寸的足厥阴肝经的章门穴进行泻法。病情严重的话,我们还可以用鸡足针法来取穴。但是,如果病人的脉象大而弦急,或者脉搏有停跳,以及腹部皮肤非常紧绷,这些情况就不适合用针刺治疗了。”
黄帝问伯高:“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病是发生在皮、肉、气、血、筋、骨哪一层呢?”
伯高答:“如果两眉之间出现暗淡无光的病色,那就说明病在皮肤;如果嘴唇出现青、黄、红、白、黑等颜色变化,那就说明病在肌肉;如果营气外泄,皮肤多汗且湿润,那就说明病在气血;如果眼睛出现青、黄、红、白、黑等颜色变化,那就说明病在筋;如果耳朵焦枯且有污垢附着,那就说明病在骨。”
黄帝问:“这些病的症状和变化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伯高说:“很多病的变化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无法一一详细说明。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病在皮、肉、气、血、筋、骨的不同层次,以及它们各自的症状来进行相应的治疗。”
黄帝说:“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伯高解释:“皮肤主要体现在四肢的末端;肌肉则主要在上肢和下肢所有阳经经过的肌肉凸起处,以及足少阴肾经经过的肌肉凸起处;气血主要输注在体表的血络中,如果气血滞留,就会使血络充盈凸起;筋则没有阴阳和左右的区别,只需要在病位进行针刺;骨骼则主要通过关节腔相连通,接受精气的滋养,并向上输送精气以补充脑髓。”
黄帝又问:“那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伯高回答:“由于病的发展变化非常复杂,病的深浅和轻重也各不相同,因此无法一概而论。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总的来说,病轻的可以浅刺少取穴,病重的需要深刺多取穴。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法才是医术高明的体现。”
黄帝问伯高:“人的体型有胖瘦、大小之分,体表温度也有寒温之别,年龄也有老壮少小的不同,这些应该怎样区分呢?”
伯高回答:“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可以称为老,超过二十岁的称为壮,十八岁以下的称为少,六岁以下的称为小。”
黄帝又问:“那胖瘦的标准是什么呢?”
伯高说:“人的体型可以分为多脂、多膏、多肉三种类型。”
黄帝问:“这三种类型有什么区别呢?”
伯高解释:“如果肌肉结实、皮肤饱满有弹性就属于多脂型;如果肌肉松弛、皮肤细腻就属于多膏型;如果皮肉紧密相连就属于多肉型。”
黄帝又问:“人的体表温度如何区分寒温呢?”
伯高说:“多膏的人肌肉柔软润泽、皮肤腠理疏松所以体表多寒;如果腠理细密则体表多热。多脂的人肌肉结实、皮肤腠理细密所以体表多热;如果腠理疏松则体表多寒。”
黄帝接着问:“那胖瘦和大小又怎么区分呢?”
伯高回答:“多膏的人阳气充足所以皮肤宽松腹部肥大下垂;多肉的人体型较为宽大;多脂的人虽然脂肪多但体型相对较小。”
黄帝又问:“这三种类型的人的气血情况是怎样的呢?”
伯高说:“多膏的人多气,气多则阳气旺盛身体多热,所以能耐寒;多肉的人多血,血液供养全身所以身体平和;多脂的人血液清稀气少而滑利,所以体型不大。这些都与一般人有所不同。”
黄帝继续问:“那一般人是什么情况呢?”
伯高回答:“一般人皮、肉、脂、膏都没有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气血也适中,所以体型适中各部分都很匀称,这就是一般人的情况。”
黄帝说:“讲得好。对这三种类型的人如果生病了应该怎样治疗呢?”
伯高回答:“必须先分清他们是多膏、多肉还是多脂的类型以及他们气血的多少清浊情况然后才能进行适当地调理治疗时不能违反这些原则。因此说多膏型的人形体宽厚腹部肥大下垂;多肉型的人全身都很宽大;多脂型的人虽然脂肪很多但是体型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