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生成篇第十(1 / 1)

心脏与血脉相连,其健康状态可从面色看出,而肾脏则能调控心脏。肺脏与皮肤相应,其状况显现在毫毛之上,而心脏则对其有约束作用。肝脏与筋有密切关系,其强弱可从爪甲判断,肺脏则能对其进行制约。脾脏与肌肉相辅相成,口唇的状况反映了脾脏的健康,而肝脏则对其有所约束。最后,肾脏与骨骼相连,头发的状态揭示了肾脏的健康状况,而脾脏则对其有所调控。

过度摄入咸味食物会损害血脉,导致面色改变;过度摄入苦味会使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过度摄入辛味会伤害筋脉,使爪甲干枯;过度摄入酸味会伤害肌肉,导致口唇干裂;过度摄入甘味会损害骨骼,导致头发脱落。这些都是五味过度对五脏造成的伤害。实际上,心脏喜好苦味,肺脏喜好辛味,肝脏喜好酸味,脾脏喜好甘味,肾脏喜好咸味,这是五味与五脏的相应关系。

五脏的气色都会在面部表现出来。如果面色出现死草般的青色、枳实般的黄色、烟灰般的黑色、凝血般的红色、枯骨般的白色,这些都是死亡的征兆。相反,如果面色像翠鸟的羽毛般青色、鸡冠般红色、蟹腹般黄色、猪脂般白色、乌鸦羽毛般黑色,这些都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进一步来说,如果心脏有生气,面色就像白绢裹着朱砂;如果肺脏有生气,面色就像白绢裹着红色的东西;如果肝脏有生气,面色就像白绢裹着红青色的东西;如果脾脏有生气,面色就像白绢裹着栝楼的果实;如果肾脏有生气,面色就像白绢裹着紫色的东西。这些都是五脏气血充盈、生命力旺盛的表现。

五色和五味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白色和辛味与肺脏相应,红色和苦味与心脏相应,青色和酸味与肝脏相应,黄色和甘味与脾脏相应,黑色和咸味与肾脏相应。由于五脏与身体的五部分相连,因此白色也与皮肤相应,红色也与血脉相应,青色也与筋相应,黄色也与肌肉相应,黑色也与骨骼相应。

人体的经脉都与眼睛相连,精髓都汇聚在脑部,筋都附着在骨节上,血都归属于心脏,气都归属于肺脏。气血在四肢八溪的部位日夜不停地运行。人睡觉时,血液会储藏在肝脏里,肝脏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滋养眼睛,使人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充养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充养就能握物;手指得到血的充养就能拿取东西。如果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就会在肌肤上凝滞,引发痹症;如果血液在经脉中凝滞,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如果血液在脚部凝滞,就会引发厥冷。这些都是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疾病。

诊断疾病的根本在于掌握五决。要找出疾病的根源,必须先了解五决,即五脏的经脉。根据五决来诊断疾病,就能准确地判断疾病的位置。例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病属于下虚上实,病邪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头晕眼花、身体摇摆、耳聋等疾病属于下实上虚,病邪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腹部胀满、胸膈阻塞、胁肋疼痛等疾病属于下气上逆,病邪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咳嗽、气喘、胸中气机逆乱等疾病病邪在手阳明和手太阴经;内心烦闷、头疼、胸膈不适等疾病病邪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

医生可以通过手指辨别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等变化;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来推求五脏功能显露在外的征象;通过意会鉴别五脏各自相应合的声音;通过观察五色的细微变化来诊断疾病。如果能把望色和切脉结合起来诊断疾病,就能非常准确。

面部呈现红色、脉象急促而坚实的人可能患有心痹,这是由外邪侵入、思虑过度导致心气衰弱所致;面部呈现白色、脉象急促而浮大的人可能患有肺痹,这是由发寒热、醉酒后行**引发;面部呈现青色、脉象长而左右弹击手指的人可能患有肝痹,这是由寒湿引起,与疝的发病机理相同;面部呈现黄色、脉象上大而虚的人可能患有厥疝,这是由四肢过劳、出汗后感受风邪所致;面部呈现黑色、脉象下坚而大的人可能患有肾痹,这是由冷水浴后睡觉受凉引起。

在诊断疾病时,观察面部的五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面色黄而目青、黄而目红、黄而目白、黄而目黑,这些都是不死的征象,因为面色黄表明土气尚存。相反如果面色出现青而目赤、赤而目白、青而目黑、黑而目白、赤而目青等现象,则预示着死亡,因为面色中没有黄色,表明土气已经败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