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英籍匈牙利人,著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现代科学哲学“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卡托斯出生于匈牙利一个姓利普施茨的犹太商人家庭,1944年毕业于德布勒森大学的数学、物理和哲学专业。在纳粹占领匈牙利期间,他改姓莫尔纳并参加了地下反抗运动,“二战”期间成为一名忠实的共产党员,战后再次改姓为拉卡托斯。1947年任匈牙利教育部高级官员。1948年写了关于科学中的概念形成的博士论文,获得由布达佩斯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1950年因政治原因被捕入狱三年多。1954年在匈牙利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翻译工作。1956年“匈牙利起义”后逃往维也纳,转而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下至英国剑桥皇家学院进行学术研究。1960年,拉卡托斯进入伦敦经济学院,成为波普尔的学生和同事。1969年成为逻辑学教授。1972年任该学院科学方法、逻辑和哲学系主任,兼任《不列颠科学哲学杂志》主编,直至1974年病逝。1978年,由剑桥大学将拉卡托斯生前的主要学术著作整理成两卷本的《哲学论文集》出版,其中第一卷《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收集了他研究科学哲学的最重要论文,第二卷《数学、科学与认识论》则汇集了他在数学哲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拉卡托斯早年对数学哲学很感兴趣。受到波普尔思想的很大影响,他认为在数学中证伪理论同样适用。也就是说,数学公理并非绝对真理,它和经验科学一样需要在不断的猜测与反驳过程中得到发展。但这并非抹杀了数学的客观评价标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有进步和退化之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拉卡托斯开始着重于科学哲学的研究。他的主要思想可以说受启于波普尔和库恩的学说,同时又是对他们各自理论的修正、补充和结合。一方面,他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所提出的所谓“猜测与反驳”的科学发展模式太过简单,与科学史并不符合,因而存在着重大缺陷;而库恩在反证伪主义斗争中所提出的“范式”理论则以“发现的心理学”代替了科学中“发现的逻辑”,最终走向了非理性主义。另一方面,波普尔所坚持的科学理性主义和库恩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必须相结合的思想都为拉卡托斯所认同。因此,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既是为了避免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结局,也是为了加强波普尔的素朴证伪主义,“它解决了波普尔和库恩未能解决的某些问题”,通常被人们称为精致的证伪主义。这种方法论认为科学的基本单位并不是孤立的假说,而是一种有结构的理论系列,即“研究纲领”,它包括一个由基本定律及其形而上学前提所组成的“硬核”、一个巨大的辅助假说“保护带”和一种作为解题手段的“启发法”。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新的、进步的研究纲领不断取代陈旧的、退化了的研究纲领的过程,因此,研究纲领的进步性是科学的划界标准。

本书选取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一书的导言《科学与伪科学》。在这篇导言中,拉卡托斯提出并试图回答科学哲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他在逐一否定了由归纳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库恩的范式理论所作的回答后提出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了说明科学研究纲领的新旧更替之间存在着逻辑必然性,而不是像库恩的范式更替那样基本属于非理性过程,拉卡托斯提出了所谓进步的研究纲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即它“导致发现迄今不为人们所知的新颖事实”。为了举例,他将牛顿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一番比较,并且得出以下结论:牛顿理论被证明是进步的研究纲领,是真正的科学;而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失败的研究纲领,因而不是真正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