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比妈妈更成功的老师(1 / 1)

小学是打基础的,我要到小学去看孩子是怎么样启蒙的。

——霍懋征在民进中央举办的“教育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霍懋征获得的头衔和称号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但是她最喜欢别人叫她一声“霍老师”。六十多年前,在那个大学还是精英教育的时代,作为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她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毅然选择当一名小学教师。这样的选择让许多人不解,但是霍懋征却为实现儿时的梦想迈出了如此坚定的一步。霍懋征的母亲是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从小受母亲的耳濡目染,她立志要“做比妈妈更成功的老师”。在她看来,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小学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是为孩子的人生奠基的阶段。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就是想把打基础的工作做好。”[1]1943年,她如愿成为北师大第二附小的一名数学老师。从那时起,霍懋征将一颗心种在了教育的田野里,无论逆境还是顺境,她都矢志不渝。

作为刚刚从教的新老师,霍懋征显得有些经验不足,站在讲台上,她时常会感到窘迫和不知所措。那时学校缺少教学参考书籍,老师之间很少交流经验,但霍懋征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没人教,我自己来学。”她开始细心观察,从同年级组老师们的日常言谈中琢磨体会,有时甚至会抱着作业本,躲在其他班的窗下,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悄悄听课。她不断总结课堂经验,反思教学效果,做了厚厚的笔记。经过不懈努力,霍懋征的教学工作很快有了起色,受到了家长的赞扬和其他老师的认可。霍懋征曾经总结过当一名好老师的秘诀,那就是“勤”:勤学、勤想、勤做;勤总结、勤分析、勤改进。而她也正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在教学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所在的班级每学期语文、数学两科考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有时数学成绩能达到人人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