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教书先生(1 / 1)

(东山学堂的学习经历)对我的思想转变很有启发,从这时起,开始具有民主科学思想和爱国反帝思想,这些为我后来参加革命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谭政:《我的自传》

谭政,原名谭世名,号举安,湖南湘乡人。湘乡位于湖南省中部,古称龙城,是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离湘乡不远处有个东台山,东台山下楠竹挺拔,郁郁葱葱,谭政就出生在这翠竹环抱的楠竹山村里。谭政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绅士,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可谓是书香门第。由于是家中的长孙,爷爷给他起名“世名”,是希望他能够“一世留名,光宗耀祖”。

在谭政6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送到谭氏宗族的私塾——七星桥蒙馆接受启蒙教育。当时已是清朝末年,在谭政开始上学的那个秋天,武昌起义爆发了,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大力推行新型教育体制,七星桥蒙馆改成了初级小学。学校有位黄笃植老师,曾是毛泽东在东山学堂的同学。他经常给学生们讲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十月革命的故事。谭政从这位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新知识,革命救国的理想也在他心中逐渐萌芽。在这里谭政还结识了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陈赓,二人在少年时代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正是由于陈赓向谭政介绍东山学堂的情况,说起学校的老师经常给学生讲中国受穷的道理,讲封建皇帝的腐败、丧权辱国,讲中国人民遭受的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等事情,深深吸引了谭政,使他暗生去东山学堂读书的想法。最后经过与父亲的一番争执,谭政终于来到了这所闻名三湘的学堂。

东山学堂可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这座在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学校培养出了许多爱国志士和风云人物,毛泽东、毛泽覃就是从这里毕业然后走上革命道路的。这是一所紧跟时代潮流、崇尚进步的学校,自然成为当时青年学生接受进步思想的摇篮。在这里,谭政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广泛阅读进步刊物,受到了革命的启迪。同时他还经常带领同学们上街示威游行,积极投入到反帝爱国运动中。渐渐地,谭政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思考中国未来的命运,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四十余年后,谭政在《我的自传》中回忆起在东山学堂学习的这段经历时这样写道:“对我的思想转变很有启发,从这时起,开始具有民主科学思想和爱国反帝思想,这些为我后来参加革命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从东山学堂毕业后,谭政又回到了阔别三年的楠竹山村,在七星桥初级小学谋了个教师的职务,开始了他的“教书先生”生涯,并且与陈赓的妹妹喜结连理。但是谭政并没有满足当时的生活。此时,正值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湖南是北伐的主要战场之一,身处教师岗位的谭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大革命的消息,也对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边教书,一边关心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期盼着有一天也能够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后来,当时已任驻武汉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特务营营长的陈赓派人携信到老家接妹夫谭政到武汉参加革命。谭政接到信后,喜不自胜,决心投笔从戎。离开家的那天,他的家人、楠竹山村的乡亲和七星桥初级小学的师生们都来为他送行,他们怎么也不会料到,在他们的目光中送走的这个“教书先生”,数十年后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