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田径运动概述(1 / 1)

一、田径运动的来源和发展

田径,英语翻译为“track and field”或“athletics”。田径运动是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远古时期,人类在与大自然及野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较远的路程,越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获取生活资料。由于在劳动中不断重复这些动作,便逐渐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把走、跑、跳跃、投掷等作为游戏、锻炼和比赛的形式。除此之外,在军事训练中也包含着跑、跳、投等身体技能的练习,这也是促成田径运动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田径运动于20世纪初被引入我国,我国国内正式的田径比赛开始于1910年新中国成立前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但其组织、比赛规则的制定、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等,几乎都由外籍传教士包揽。从1924年的第三届全运会开始,田径赛由中国人自己主办,径赛距离和丈量田赛成绩都采用了米制单位。1930年的第四届全运会设立了女子田径比赛项目。我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还分别于1932年和1936年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和柏林奥运会。其10.7秒的100米全国纪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国运动员梁建勋打破。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田径运动得到较快的发展,运动员的技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57年,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创造了女子跳高的世界纪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不少田径运动员如朱建华、王军霞、刘翔等,在世界田坛享有盛誉,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目前,世界上重要的田径赛事有:夏季奥运会田径比赛、世界杯田径赛、世界田径锦标赛和世界田径赛系列赛(黄金大奖赛)。世界重要的田径协会组织机构为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亚洲地区重要田径赛事主要有亚运会田径比赛和亚洲田径锦标赛。国内重要田径赛事主要有: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全国田径运动会、全国田径冠军赛和全国青年锦标赛。

二、田径运动的分类

目前对于现代田径运动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一般将田径运动分为径赛、田赛和全能三类,或者分为竞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五大类。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田径项目称为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田径项目称为田赛;全能运动项目则是以各单项成绩按《田径运动评分表》换算分数计算成绩的。

正式国际田径比赛的项目如下。

(一)竞走

竞走分为场地赛和公路赛。

场地赛:5000米、10000米。

公路赛:20000米、50000米。

(二)跑

在跑这一田径比赛的分类上,男子组与女子组的项目略有不同,具体见表10-1。

表10-1 田径运动跑类项目

(三)跳跃

跳跃的项目具体为:跳高、撑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

(四)投掷

投掷比赛按投掷对象分为铅球、标枪、铁饼和链球四项,此四项器械重量男女有别,具体质量如下:

铅球:男子组器械质量为7.26千克,女子组质量为4千克。

标枪:男子组器械质量为800克,女子组质量为600克。

铁饼:男子组器械质量为1.75千克,女子组质量为1千克。

链球:男子组器械质量为7.26千克,女子组质量为4千克。

(五)全能

全能比赛分为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两类。所有比赛项目两天内完成,比赛项目的具体安排为:

1.男子十项全能

第一天:100米、跳远、铅球、跳高、400米。

第二天:110米栏、铁饼、撑杆跳高、标枪、1500米。

2.女子七项全能

第一天:100米栏、铅球、跳高、200米。

第二天:跳高、标枪、800米。

三、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

田径运动是在人类基本运动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人类对它的不断认识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田径运动的日益普及,它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特点也更加突出。

(一)田径运动的价值

作为一项最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不仅能全面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素质,而且对培养人和塑造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中均有显著地位。

1.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

(1)田径运动的各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在具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表现出最大的能力,要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要有克服一切困难和正视一切挑战,去实现自己目标的勇气。

(2)田径运动是在严密的组织下,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进行的。它能培养人遵守纪律、加强责任感的性格,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

(3)田径运动主要是个人项目,运动员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运动水平,更多地依靠自己独立地完成任务。因此,它有助于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4)田径运动的技术变化小,单一重复的动作较多,尤其是训练期间,相对枯燥死板,训练量较大。因此,从事这项运动能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2.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田径运动的不同项目对提高身体的有关能力和相应的身体素质,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明显作用。

短距离跑是人体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运动,它能使有氧系统酶的活性增加,提高最大摄氧量,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它是发展快速运动能力和提高无氧代谢水平的重要手段。

从事长距离跑和竞走,能增进肺和呼吸系统的工作能力。由于人体在有氧情况下进行运动,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较大,能防止人体内脂肪储存过多。它是提高心肺机能和发展人体耐力的有效手段。

跳跃是人体在短时间内高强度神经活动和肌肉用力克服障碍的运动,能使人的感觉机能得到加强和提高。它是提高身体控制和集中用力能力以及发展协调性、灵敏性的有效手段。

投掷项目是表现人体力量的运动,能使人体肌肉发达、力量增强,改善人体灵活性。旋转类项目能使神经过程具有高度的均衡性,使前庭分析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提高肌肉力量、改善神经过程和发展力量素质的手段。

(二)田径运动的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

田径运动是最普及、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它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群众体育中,它最受欢迎而且最易被接受。其主要特点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强,可选择余地大。参加田径运动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不同的项目,还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要确定适合个人的项目,使人体健康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2)受条件限制因素小。田径运动受时间、气候影响小,通常只要在室外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即可进行。

(3)可参与性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2.激烈的竞争性

田径运动竞赛是能力、技术和心理的较量,特别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更加明显。运动员的成绩越来越接近,经常以微弱之差决定胜负。因此田径运动竞赛非常紧张而激烈,运动员不仅要精力高度集中,还要不畏强手,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田径运动的竞赛在实力的较量中,将激烈的竞争气氛贯穿于全过程。

3.严格的技术性

田径运动的项目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就各项技术动作而言,不同于技巧性项目,也不同于其他一些直接对抗性的项目。比赛中的田径技术相对稳定,动作结构也不是非常复杂,但是它对技术要求却特别高。因此,田径训练中的技术训练内容贯穿运动员培养过程的始终,只有不断地细化个人技术,不断地使技术达到自动化程度,才能在任何场合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4.能力的多样性

田径运动的基本动作形式为走、跑、跳、投项目,反映了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能力。

四、田径运动的发展

(一)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我国现代田径运动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在旧中国举办过7届全运会,新中国成立后举办过10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是历届全运会的重要项目。我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进和开展阶段(1910~1948年)。

第二阶段: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阶段(1949~1966年)。

第三阶段:我国田径运动遭受浩劫阶段(1966~1976年)。

第四阶段:田径运动迅速恢复发展阶段(1977~2001年)。

(二)世界田径运动现状

(1)许多国家都重视开展群众性田径运动。

(2)比赛次数增多,比赛项目增加,比赛规模加大,运动员训练周期中的准备期缩短,比赛期延长。

(3)田径运动员的职业化,训练更加科学系统化。

(4)重视营养与恢复,加强兴奋剂检查。

(5)世界田径运动实力新格局开始形成。

(三)田径运动发展趋势

(1)田径运动在更多的国家里将更普及、更广泛地运用于健身。

(2)世界田径运动实力的格局将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女子将争取到与男子比赛项目相同的权利,女子田径运动将进入崭新的阶段。

(4)田径运动员职业化、训练科学化将会更进一步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