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疲劳程度的判断与消除(1 / 1)

一、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

一般可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定:

(1)根据运动者的各种自我感觉症状(如疲乏、头晕、心悸、恶心等)加以评定。

(2)根据疲劳的客观体征(如面色、排汗量、呼吸、动作和注意力等)进行评定。

(3)根据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情况(如心律、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肌蹬反射、肺活量、血压、握力和尿蛋白等)进行评定。

二、消除疲劳的常用方法

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训练是以疲劳为媒介而不断提高身体训练水平的。科学研究证实,疲劳与恢复是运动后的必然过程,如果大强度训练后不能采取消除疲劳的适当措施,疲劳就会积累,不仅使运动成绩下降,还会成为疾病和伤害事故的诱因。所以运动后及时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才能有效提高训练水平。消除运动性疲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之一。练习者应严格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8~9小时,应安排一定的午休时间,大运动量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还可以适当增加。

(二)积极性休息

休息是除睡眠之外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手段,对由于训练和比赛引起的肌肉和精神疲劳有良好的缓解作用。积极性休息的方法和内容很多,如在公园、湖滨或海边散步、听音乐、观看演出、钓鱼、下棋和参观游览等。可根据条件和个人爱好选择安排。

(三)按摩

按摩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采用手法按摩,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按摩,有损伤的还可以兼作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机械按摩,还有气压按摩、振动按摩和水力按摩等,对放松肌肉、消除肌肉酸痛和恢复体力效果显著。

(四)物理疗法

训练后采用淋浴和局部热敷是一种简易的消除疲劳的方法,淋浴时水温不能过高,水温以40度左右为佳,时间15~20分钟为宜,温水浴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以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热敷能减少肌肉中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消除肌肉僵硬、紧张以及酸痛。热敷的温度以47~48度为宜,时间约10分钟。

(五)营养与药物

运动训练和比赛后,合理的营养补充有助于疲劳的消除,运动以后应供应充足的热能,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同时可服用维生素B1、B6、C和E。中药黄芪、刺五加、人参、三七对促进疲劳的消除也有一定的效果。营养学研究证实,运动员服用麦芽油和花粉有消除疲劳和增强体力的功效。

(六)心理恢复法

它包括心理调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手段。心理恢复法能减轻紧张情绪,放松肌肉,对消除疲劳和延迟疲劳的产生有良好的效果。

练习与思考:

1.什么是自我监督?

2.阐述体育锻炼中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3.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征象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处置?

4.运动中腹痛的征象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处置?

5.运动中肌肉**的征象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处置?

6.运动中关节韧带损伤的征象有哪些?如何处置?

7.运动中骨折、关节脱位的征象有哪些?如何处置?

8.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如何处理?

9.如何对疲劳进行评定?

10.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常用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