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起,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一批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虽然“金砖四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点是抓住了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调整的历史机遇,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金砖四国”的发展以不同的方式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金砖四国”更因其较大的经济规模和突出的发展成就,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1999-2008年10年中,“金砖四国”(以BRIC为序)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33%、6.99%、7.22%和9.75%,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3.07%和美国水平2.58%。巴西和俄国为世界提供原材料与能源,印度和中国为世界提供廉价的软件服务和制造业产品。
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排名上仅列在美国之后。规模因素在“金砖四国”的发展中构成了显著的经济优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对外购买力与投资吸收能力迅速上升,使“金砖四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拉动力和积极的稳定因素。经济增长不仅迅速提升“金砖四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金砖四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从1999年的7.46%上升到2008年的14.47%。就“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言,2007年达49%;2009年在世界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整体为125%,而“金砖四国”则达90%,其中中国超过60%。“金砖四国”以各自不同的发展结构使世界产业布局和贸易流向发生了重要变化,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版图。“金砖四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和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世界金融结构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直接反映着一国劳动力要素的情况,而劳动力要素的情况又进一步决定着一国经济的发展。“金砖四国”人口都超过1亿,其中中国和印度都超过10亿。从城市化率看,巴西和俄国都在70%以上,而中国约为45%,印度在30%左右;从人口结构看,儿童赡养率印度最高,接近48%,从而其老人赡养率则最低,不足8%,而其他“金砖四国”都在10%以上。在这样的人口结构下,印度继中国之后,处于年轻劳动力充裕的阶段,享有着“人口红利”发展阶段的优势。
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中国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相对稳定在46%左右,农业产值由2000年的15%下降到2009年的10%,而同期服务业则从39%上升到43%;印度三者的比重由2000年的23∶26∶50发展到2009年的17∶28∶55;俄国同期则由6∶38∶56发展为5∶33∶62;巴西经济结构相对稳定,2000年为6∶28∶67,到2009年为6∶25∶69。
“金砖四国”中,中国和俄国由于劳力成本和资源优势,都是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比较高的国家,表现为贸易盈余,其中俄国2008年贸易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中国2008年贸易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印度为贸易赤字国家,2008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巴西收支基本平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金砖四国”外汇储备无一例外都有增长,2009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2.399万亿美元,领先全球,占全球储备比重达到30.7%;2013年6月底,中国大陆外汇储备达3.5万亿美元,仍位居世界第一,相当于位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的外汇储备的3倍。2009年“金砖四国”储备总和达到3.3万亿美元,占全球储备比重42.3%。
2008年“金砖四国”的国民收入之和占到世界总额的15.8%。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09年,俄国和巴西人均国民收入都超过1万美元;除印度外,人均国民收入都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陆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外资大量涌入,出口迅猛发展,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的历史奇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形成了中国发展的重要优势。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一大批出口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中国制造”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现象。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新阶段的发展目标。
在“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下,从20世纪80年代起,印度电脑和软件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一大批世界知名信息技术企业迅速成长,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有1/4使用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因此获得“世界办公室”的称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业占印度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不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减少了对资源的需求。在此期间,印度国内金融市场发挥了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
俄国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水力、森林资源,这是俄国在世界的主要优势,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为其提供了30%的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另外,还有比较强大的航天产业和军事工业。俄国经济近年来也保持了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8%,重新跨入了世界十大经济体行列。
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进入世界前10位。发达的农牧业使其成为世界蔗糖、咖啡、可可、胡椒、柑橘、香蕉、橡胶、玉米、鸡肉、牛肉、烟草和大豆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工业各部门发展比较全面,其中采矿、汽车和航空等比较发达,民用支线飞机制造和生物燃料产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60%。
“金砖四国”经济发展虽然成绩显著,但各自又都有不足。中国依靠普通机电制造业产品和轻纺产品出口的发展模式遇到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资源和能源的短缺日益严重,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任务艰巨,人口老龄化和自然环境恶化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泡沫还在继续胀大。
印度的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财政赤字过高,吸收外资能力较低,能源和原材料对外依赖度高,文盲率较高。
近年来,俄国经济建立在能源出口价格高位运行的基础上,从历史上看无疑是不稳定的,经济结构调整已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主要任务,亟待发展的是能源、重工业以外的轻工业和服务领域产业。
半个世纪以来巴西经济经历了多次波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长率严重下滑。
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四国”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原有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金砖四国”远未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向,相反在技术上相对落后,在外资、外贸等方面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发达国家,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仍然不足,国内市场的开发有待推进。这些问题要求四国增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扩展发展空间与整体实力。
各国共同的发展要求必然推进国际经济合作,“金砖四国”各具优势,经济发展模式尽管不同,但相互合作仍然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金砖四国”的合作大大增强了共同利益,既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又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金砖四国”的经济成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