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朋友聚会,我们总少不了要谈谈年初制订的梦想计划的完成情况。结果呢?大家会发现,成功实现梦想的人的经验总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则各有各的理由。
在机关工作的T,业余时间挺多的,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读完30本书。到了年底,掐指一算,连10本也没读完;业务工作者老赵,总说想到云南玩一圈,这个愿望说了两年,可至今还没有动身,一提起来就总说腾不出时间;还有一直想转行学设计的S,每年都把这件事列入计划清单,却一直没付诸实践。
这样的情形,你是否也曾经历过?或者说,此时此刻的你正在经历?
是的,我们总在用这样的句式安慰自己——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钱了、等有条件、等有时间结果呢?越拖越久,一晃就是五年、十年、一辈子。世间大多数庸碌无为的人,不是没有能力实现梦想,也不是没有条件超越自己,而是因为无休止的拖延!
拖延有两种,一种显性拖延,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而另一种是隐形拖延,对做一件事缺乏足够的信心。比如,你本来需要写一份报告、做一份报表,但有朋友推荐给你一个购物网站,你就把写报告、做报表的事拖到了明天,这就是显性拖延。再如,你想学习编剧,却迟迟找借口不去做,是因为内心充满着疑问:我具备做编剧的能力吗?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就是典型的隐性拖延,还没开始做就考虑到失败,而不是成功。
曾有朋友问富兰克林:“您如何能做那么多的事呢?上帝并没有多给您一点儿时间。”
富兰克林拿着一份作息时间表,说道:“看看这个你就知道了。”
他的作息时间表上到底写了什么呢?
早上5点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自问:“我这一天要做什么事?”
上午8:00至11:00,下午2:00至5:00,工作。
中午12:00至1:00,阅读、吃午饭。
晚上6:00至9:00,晚饭、谈话、娱乐、考察一天的工作,自问:“我今天做了什么事?”
朋友带着疑惑问富兰克林:“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
“你热爱生命吗?”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了朋友的话,“那么,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说得多好!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不满现状的人总在埋怨命运,却从未反思过自己把时间用在了什么地方。在一天24小时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去做什么,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当你仰望着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你应当想象到他为了梦想奋斗的样子;当你羡慕着比自己事业更成功的人时,你应当想象到他当初敢想敢做的勇气。
优秀与成功,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源自平日里对待大事小事的态度,你是想好了立刻就去做,还是一直停留在等待中。选择做,你与优秀的差距就会日渐缩小;选择等待,你与成功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回想一下你的人生,是不是曾有过很多想法,却都因为懒惰、害怕失败而没有去尝试,最后安慰自己,“我没有时间”“时机还不成熟”“条件不允许”……甩掉这些借口吧!当你能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让你的梦想更接近现实,那你就已经走在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