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升职加薪,所以毫无怨言地努力工作;有人想获得曼妙的身材,所以坚持不懈地运动;有人想拿到全勤奖,所以连续一个月都没有因为睡懒觉而迟到……这些带有积极意味的期待,通常会消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和各种心理不适,并激发出内在对所做之事的热爱,从而自主自愿地提高效率,戒掉懒惰和拖延。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期望效应”,它是1964年北美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它说的是,人们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愿意高效率地去完成这项工作,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我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欲望和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正因为此,人才会努力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为了满足需求而做出特定的行为。有期望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不会轻易犯懒。从这一点上来说,要避免荒废时光,就要学会用“期望效应”来激励自己远离拖延和浑浑噩噩的状态。
静下心来想想,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渴望拥有幸福的家庭,那就要抽出时间去用心经营;如果你渴望在事业上出类拔萃,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就要提升抗打击的能力,适应在高压下高效率地工作;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具备组织能力的人,就要多参与一些类似的培训和学习,而不能坐等机遇到来。只有带着期望上路,才能走出迷雾和停滞不前的窘境。
人们常说,生活得有“奔头”。这个“奔头”是什么呢?其实,说的就是期待和希望。弗鲁姆指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结果的期望概率,即M(激励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
在弗鲁姆看来,当一个人有需要并且能够通过努力满足这种需要时,他的行为积极性才会被激活。换而言之,如果期望过高,就很难达到所期望的结果,那么期望带来的激励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期望值适度,才能有效地调动积极性,激发出内在的潜能。
细细思量,拖延的人为什么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停地犯懒?就是因为期望值不合理。一个经常只拿着底薪的业务员,总想着一夜之间签个大单变身成创业的老板,这种期待显然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想法是好的,但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实。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老板确实都是业务员出身,可他们也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最终才走上创业之路的。初出茅庐就希冀着一步到位,往往步子还没迈出去,就被各种困难绊倒了。
那么,如何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呢?
·客观地认识自己,正视自身的优缺点
生活中有一些人,明明什么努力都没做,却还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这就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过高,导致不断受阻。跳出自己的视线,从周围家人、朋友、同事等人的意见中认识真实的自己,给自己设定与能力相符的目标。
·你的期望要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
在为自己设定期望值和目标时,一定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踮起脚尖能够得着。这样既能给潜能的发挥预留出充分的空间,又能避免因期望值过高而无法达到,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要看到,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会让人“上瘾”,变得破罐子破摔;而积极的期望和微小的成功,却会给人以激励,让人享受到战胜惰性、战胜自我的快乐。当美好的体验积累得越来越多时,积极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到那个时候,克服懒惰和拖延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