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意识到应该去做某件事,可心里又有了拖延的念头,这个时候,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让我猜一猜,你可能会告诉我: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为什么要待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思想挣扎呢?很简单,因为一旦要动的话,就必须告别此时此刻的惬意。现在这么舒服,谁要去做那些痛苦的事呢?潜意识里越是这样想,人就越懒得动。
姑娘V下定决心减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恐慌。她知道,再这样下去,已经不是胖瘦美丑的问题了,而是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她至少要减掉40斤的体重,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40斤!这个目标听起来就是那么吓人,要戒掉高热量的食物和甜品,要迈开腿做累人的有氧运动,想到那个过程,心里就无比地厌烦,谁不知道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是最舒服的?
V感觉身体里有两个自己在打架,一个自己在说:“赶紧减肥吧!你不能这样下去了。”另一个自己说:“减肥太辛苦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就算能成功,可至少要坚持一两年,太辛苦了。”
就这样,V一直做着思想斗争,偶尔挣扎着做了一次尝试,下一次依然会拖延。她不是不知道问题所在,也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可就是抵抗不过一个字——懒。
设计师S也是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周五那天,他接到领导安排的新任务,要求下周二早上递交一份策划文案。他想着,时间尚早,不用太着急。到了周日晚上,他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想起策划案还一个字都没动,心里突然有种焦灼感。
S知道,自己应该去构思方案了,否则单靠周一的时间,恐怕不够。道理都懂,可他就是不想起身,呆坐在沙发上,跟自己的懒惰和拖延进行着思想斗争。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说,V和S刚好映射出了你的现状?
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让你直接从电视机前站起来,跑到书房去工作,你多半不太愿意,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别急,让我们听听日本心灵作家佐佐木正悟的建议吧!
毋庸置疑,从关掉电视到投入运动或工作,这两个动作需要很大的心理跨度。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这太难了!这时,我们先关掉电视,不要去想接下来干什么,也别想着“该运动了,该工作了,关掉电视吧”,更不要有马上就要做痛苦的事情的念头。
为什么呢?因为,当你的思维被这种消极的念头占据时,你就再也无法动弹了。别忘了,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简单一点,把你的思维放到“关掉电视”这个动作上,抛开其他的想法。这样,你就从舒适、快乐的状态中迈出了第一步。只有离开沙发,把自己置于一个中立的位置,你才能够去做接下来要做的事。
佐佐木正悟认为,往大了看,往长远看,多数人总是沉溺于现状,逃避现状之外的事物,所以很难改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办法,在维持现状的状态下循序渐进地改变。
怎么解释呢?就拿跑步来说,你讨厌有氧运动,那不妨先离开椅子,到外面走走。当走路成为一种习惯时,再去接受跑步这件事,就能逐渐改变现在的行为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想着速成,更不要希冀马上看到结果。先从安逸的现状中迈出一小步,脱离那个舒适的圈子,就能给自己带去动力和希望。哪怕这一步很不起眼,但总胜过原地踏步,在拖延和懒惰中“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