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为什么会悲哀呢?因为人心是可以控制的:
我们在不清楚情况的局势下,往往会不自觉地追随大多数人或者熟悉的人,这是从众效应;
在遇到一群新认识的朋友时,一开始对你冷落但却慢慢对你越来越热情的人最能激起你的好感,这是阿伦森效应;
一个朋友答应了请你吃饭但是却忘记了,比他一开始压根没承诺请你吃饭更让你难受,这是半途效应。
当我们可以用这么多心理学效应来解读人心的时候,人心就变得不再神秘,因为只要懂得了心理学的原理我们就有可能去控制人的心理,说服心理学就是一门将心理学原理作用于生活的应用心理学。
说服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说服就是通过语言手段让对方认同你的建议,广义的说服则是通过各种手段综合运用来达到让万事顺从你的意愿的目的。
我们通常认为在说服心理学的领域里面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努力说服别人满足你的诉求。
第二重境界是通过心理学效应施加压力让别人为你服务。
第三重境界是通过心理学效应让别人心甘情愿为你服务。
做人不能太贪心,能够达到第一重境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面,说服能力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你的人生成败。你要通过说服老板来得到工作,通过说服客户来换取业务,通过说服恋人来赢得婚姻……一个不擅长交流的人往往不容易得到赏识,不要相信老板都喜欢老实人那一套,老板只喜欢能为他赢得利益的人。
说服心理学就是一套告诉你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说服,并最终达到控制人心的心理学。这套学问从人类交流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它贯穿了人类有史可载的绝大部分历史,以语言为主要载体之一,渗透了我们所知的人类活动每个领域。
举个例子来说,为什么宗教在历史上一直拥有重要的影响力?这就是因为宗教具有最多的“被说服者”,我们通常称之为信徒。无论你是否信仰宗教,你也必须承认宗教具备非常强大的说服能力,它让无数人甘心为了教义而奉献自己,也让这些宗教的创造者被放上神坛。
当然除了宗教以外,无论是在政治、经历、文化、外交还是情感等领域中,我们都能看到说服心理学的力量充斥其间。我们如果能运用好这种力量,退,则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譬如毛遂自荐(1);进,则可以玩弄天下于股掌之中——譬如苏秦刺股(2)。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很多人把口才和说服心理学混为一谈,以为一个擅长说服的人就是口才很好的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里就浅谈一下好口才和说服力的区别:
★从内容上来说,口才是说服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说服远远不止是口才好那么简单。
★从形式上来说,有些说服是不需要说话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就够了,有些说服是要控制语言张力的,就是不能太会说话,真诚反而更有说服力。
★从运用上来说,口才只有在需要开口的场合才会用到,而说服则产生于需求,只要我们有需要别人合作才能实现的愿望,我们就需要说服。
可以这样认为,说服心理学的核心就是促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是因为这种联系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才让说服心理学有了繁衍的土壤。而且这种能力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都需要用到说服心理学。在这本书随后的内容中,我们将了解这门学科的种种实际应用,了解它在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效应,并且掌握这门心理学的诀窍,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说服心理学专家。
关于这门学问的意义我只有一句话:如果你能够说服世界,你就能够得到世界。
(1)毛遂自荐:战国时期平原君门下有个食客叫毛遂,平时不显其能被众人误解,在平原君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最终通过自己的口才获得了平原君的信任,更进一步说服了楚王出兵援赵,最终让赵国得以转危为安。
(2)苏秦刺股:苏秦年少时师从战国时期的名师鬼谷子,有大志但才华平平,一直未能求取功名只能落魄回乡。为了奋发图强苏秦苦读老师赠予的《阴符》,觉得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如此坚持苦读有成后。苏秦再次周游列国,这次的苏秦说服能力大增,最终动用自己的辞令之术说服六国国君“合纵”抗秦,手持六国相印成就了一番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