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诩(1 / 1)

禅的心态 王少农著 1398 字 9天前

虞诩(生卒不详),东汉将领。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柘城南)人。其才智过人,忠勤国事,守志不屈,九谴三罚,不降其节,乃难得的将才与治才。

有胆有识智勇双全

虞诩的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其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他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升到九卿之位。于是便让虞诩以“升卿”为字,虞诩早年亡父,孝顺祖母,后来虞诩的祖母去世,虞诩服孝期满,被征召到太尉李修府中任郎中。当时邓太后临朝听政,其兄邓骘任车骑将军,在朝中权倾一时,遮手蔽日。永初初年,凉州陇西羌族人民起兵反汉,邓太后命邓骘率军5万前往镇压。结果在冀县、平襄被钟羌及行零羌大败,损失近万人,但回京后反而被封为大将军。而先零羌首领滇零则转移至北地,并在丁奚城(宁夏灵武南)建立了政权,自称天子,经常挥兵南下,侵扰三辅地区,当地百姓深以为患。

汉安帝永初四年(110),羌人领兵进攻并州、凉州。边关告急,然而大将军邓骘认为军费太多,无法兼顾,想丢弃凉州,集中力量保守北边。为此,朝廷召集文武大臣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此事,与会者大多同意他的看法。虞诩认为凉州地理地位重要,不能撒手不管;况且凉州人民又熟悉兵事,应该让四府九卿各从凉州征召几人,把凉州的州、郡、县长吏的子弟提拔为闲散官员,表面上酬其功勋,实际上防其奸邪。李修觉得虞诩分析得很有道理,召集四府会商后布置安排,任命西州豪强为掾吏,任命长吏子弟为郎,以示安抚。

但是虞诩的建议却得罪了邓骘,他对虞诩竟敢反对自己的意见大为不满,想方设法欲以加害。当时,正值朝歌(河南淇县)人宁季起事叛乱,他们有数千人马攻占官府,杀害官员,并且为害多年,州郡长官均不能平定。邓骘遂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虞诩的好友都为他担忧,他自己却坦然对之。他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虞诩一到任所,就去拜谒河内太守马陵,他认为宁季眼光短,无大志,成不了大事。他请求马陵给他一定的时间,能给他较多的自主权,慢慢来,不要操之过急,他自有权谋来消灭宁季。

虞诩上任以后,设立三个等级招募壮士,将曾经犯过抢劫,盗窃及从事其他不法行为的人征集起来,共约百余,免其前罪。并命他们混入宁季军中为内线,蛊惑引诱叛乱者来抢掠劫夺。而虞诩则预先设下埋伏等待击杀。利用这个方法,结果击杀数百人,大挫宁季的锐气。虞诩又派会缝纫的贫苦百姓去宁季的军中做佣工,为其部众缝制衣服时暗中缝上记号。只要进入市镇,即被抓获。宁季部众惊骇而散,朝歌复安。

增灶惑兵重创羌军

汉安帝元初二年(115)一月,羌族为反对东汉朝廷统治,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邓太后听说虞诩有将帅之才,于是调任虞诩为武都太守,并且在皇宫嘉德殿接见他,赐给了丰厚的礼物,让他领军抵制羌人。虞诩出征,羌人率领数千人马,在陈仓道崎山山谷对其进行拦截。虞诩立即停止进军,放出消息说已上书皇帝请求援兵,待援兵一到再大举进攻。羌人得知消息,信以为真。就赶紧在邻近的县城掠夺财物。

虞诩见此乃攻伐羌敌的良机,于是日夜兼程200余里。同时又命令将士多作两个灶,逐日加倍。羌人见汉军增灶,以为虞诩的援军来了,不敢再逼近。有人问虞诩:“孙膑减灶而将军却增灶,兵法上说每日行军不过30里,以防不测,而我们现在日夜行军200里,这是为什么?”虞诩回答说:“羌人众多,而我军兵寡,行军过慢就会被敌军追上,加速前进羌人就无法预料我军的多少。他们见我军炉灶日益增多,以为是援兵赶到,援兵很多且行进迅速,羌人必定不敢追击我军。孙膑减灶示弱,而我军增灶示强,只是因为情势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虞诩到了武都郡,发现郡中兵力不足3000,而敌军却有10000多,围攻赤亭城,一围就是几十天。为了迷惑羌兵,虞诩命令士兵不准使用强弩,只用小弓箭射击进攻的羌兵。羌人误以为汉军弓矢威力弱,射不到他们,便集合兵力,展开急攻。这时虞诩命令每20个强弩手齐射一人,每发必中,羌人非常震惊,连忙后退。虞诩领兵出城与羌人奋战,重创羌军。第二天,虞诩再次设计迷惑羌军。他让所有的官兵列成军阵,从东城门出,再从北城门入,改换衣服后再连续周转,走了好几圈。羌军以为汉军又增加了援兵,只是不知人多少,更加惊惧,军心动摇。虞诩估计敌人要退兵,便暗中派遣500余兵力在浅水处设下埋伏圈,等待他们。羌人果然逃走,汉军突然出击,一举击溃羌人,斩首敌人无数,羌人余部溃逃至益州境。

刚正不阿忠直不屈

武都郡逐渐安定下来,同时虞诩又在此地采取了许多有益于民的政策、措施,他建垒营、救孤民、通航路等,使得武都郡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后来,虞诩因为犯了小过失被免职。

汉顺帝永建元年(126),虞诩接替陈禅,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位高权重,职责之一是督察百官。虞诩上任几个月,连续奏免太傅冯石、太尉刘熹,劾奏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百官为此个个心惊胆颤,就担心虞诩下一个弹劾的就是自己。三公上表,劾奏虞诩不顺天地长物之性,盛夏时节拘捕关押大量无辜之人,为害官吏百姓。虞诩上表自辩,汉顺帝自知虞诩忠心可表,所以没有加罪于他。

当时,中常侍张防弄权玩法,经常受人请托,收受贿赂。虞诩查办其案件,但屡次上书都被上司押下,不予批复。虞诩对此愤怒不已,他将自己绑起来,自投廷尉狱中,表示不愿与张防这等中饱私囊、贪赃枉法的人同朝为官。张防在皇帝面前流着眼泪解释,惺惺作态一番之后,虞诩被皇帝免官为徒,输作左校。但是张防却不肯善罢干休,两天之内派人连审虞诩四次,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狱吏劝虞诩自杀,以免凌虐,虞诩不肯。孙程、张贤因当初扶立顺帝有功,他们劝顺帝逮捕张防,赦免虞诩。顺帝征询尚书贾郎的意见,贾朗和张防一向私交甚密,力证虞诩有罪,顺帝犹豫不决。虞诩的儿子虞顗和门生100多人,在路上拦住中常侍高梵的车子,叩头流血,诉陈冤情。高梵入朝奏明,于是张防被流放边塞,虞诩被赦出狱。孙程又上书陈说虞诩有大功于国,言辞激切。顺帝感悟,便任命他为议郎。过了几天,又升任尚书仆射。

当时,宁阳主簿控诉县令枉法,可六七年过去了,他上奏的百来封奏章石沉大海。主簿愤而上书:“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臣百上奏章,陛下您到现在还不闻不问,难道臣应该到北方去找单于,对他诉说冤情吗?”顺帝一看如此激烈而又有力的反诘,不禁大怒,将奏章甩到尚书面前。尚书弹劾主簿,说他大逆不道。虞诩驳斥说:“主簿所诉讼的是君父之怨,百官上奏章而不能达于帝听,那是主管官吏的过失。皇上不必如此大怒!”顺帝听了虞诩的话,只是责打了主簿,未加深责。此外,虞诩还有一些别的奏章建议,常常被采用。

虞诩一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举劾官吏,到死也不改其操守。

永和初年(107),虞诩升任尚书令,后因公事离职。朝廷知他忠直耿介,再次召任,可惜的是他再也无力为朝廷效力,为万民请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