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则坦率地承认因为自己对新工作的配合方式不了解耽误了时间。
此后,老总有重要的事再也不找卫杰,因为工作经不起借口的损耗。
工作中犯错是难免的,但是承认过失却能改变上司对你的看法,从而影响你的晋升。凡事找借口的人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淡忘,并且寻找借口只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盖掉。这样的人在企业里不是可以得到信任的员工,在生活中也不是受欢迎的人,是一个不懂得为自己着想的人。
真正懂得为自己着想的人,也应该会顾及别人。若时常要牺牲他人维护自己,就成为很卑鄙的个人主义者。这种人通常是有问题的业务人员和有问题的少年,他们只知为自己辩解,不知检讨自己,总是把过失的责任推给旁人,并提出一大堆的理由,这样的结果,并非真正对自己有益,反而一定程度地害了自己。
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能寻找借口,这对任何人都是相当严峻的考验。有时,也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连睡觉都睡不安稳,但若能有力争上游、经得住考验的坚强毅力,且能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最终一定会摆脱失败的纠缠。若找借口的次数增多了,做人的魅力也会减低。所以,想要成大事,从现在起就不要寻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找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它会让你在工作中拖沓,没有效率。成功者的习惯是: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8.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俄国作家契珂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声叫!相信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点,虽然我们并不是很特别,但是我们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就躲进自己的壳中不出来。像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所以我们要勇敢地亮出自己,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艾菲在《我不再羡慕……》中讲述了一段自己的故事。说的是在她16岁那年她从山沟里跨进了大学,浑身上下散发着土气。她没有学过英语,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因为不会说普通话,所以不敢在公共场合说一句话;她也不懂得烫发能增加女性的妩媚;当她第一次看到班上男同学搂着女同学跳舞时她吓得心跳脸红……她上铺的丽娜是一个省城里的女孩子,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英语。丽娜见多识广,对安娜·卡列尼娜的了解当然不在话下,还知道更多的她所不知道的事。丽娜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往后一束,再用发钳把刘海儿卷弯,明天又变成另外的发型,不像她永远是同一个发型。丽娜只要在公开场合出现,男同学就前呼后拥地争着献殷勤。
浑身土气的艾菲处处与洋气十足的丽娜比较,比来比去,觉得她自己一无是处,比得她只剩下了遗憾和自卑。艾菲就这样被笼罩在自卑的阴影里难以自拔。然而,有一次,当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她8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时,艾菲突然想到自己8岁的时候曾独自翻越几座大山,把自己家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的往事。从那一刻起,艾菲不再羡慕丽娜。当然,遗憾、自卑的心理阴影也就**然无存了。于是,曾经在大山中那个自信、独立的艾菲又回来了。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没必要因为追求完美或者跟别人攀比而看轻自己。因为当我们和所有的人相比较的话,总会有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和别人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如果因为别人而放大自己的短处,从而退缩,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不跟自己过不去,勇敢地亮出自己,使自己充满成功的信念。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因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脚便时常乱动,眯着眼,仰着头,张着嘴巴,口里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模样也十分怪异。
但黄美廉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用她手中的画笔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对自己有这样一段描述:“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黄美廉以她自己的实践,道出了走好人生之路的真谛: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勇敢地亮出自己。在面对因先天或后天而造成的外表缺陷时,不回避现实,多看多想自己好的一面,就能增强信心,充满活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因自身的缺陷或不可避免的错误,遇到外界的误解和耻笑。这时就需要我们接纳自己、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相信自己的存在一定有其价值。就像每一株小草都有它生机勃发的时候,每一朵小花也有它鲜艳的理由。只要有适宜的阳光雨露,只要生长、开花的信念不灭,就有一枝独秀、一叶欣荣的希望。我们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经营自己的长处,那些被耻笑的理由就会变成我们不断向更高目标攀升的力量和突破口。只要我们勇敢的亮出自己,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成功之门就会为你开启。
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又光荣的事业。
9.做自己擅长的事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就的事业,必然是这个人的特长,舍长取短是天下最愚蠢的人才干的事。”
百度公司CEO李彦宏接受采访时说:“未来创业者要做好接受打击和挫折的准备,如果是喜欢而且擅长的行业,我觉得他们更可能成功,这种创业成功的喜悦也是相当巨大的。”
人生是短暂的,而世界上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总有自己不会做或不擅长做的事。聪明的人懂得绕开短处,经营长处,把智慧用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更容易在人生的赛场上领先别人,领跑大众;而愚蠢的人选择的是抛弃长处,经营短处,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方面,结果很有可能落在别人的后面,或者永远在泥沼中跋涉,永远与成功无缘。
那些成大事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才智高低,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自然地聚集到这件事情上,这种高度聚集的境界能够产生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而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没有成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样才能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特长也大相径庭。如果让一个精通公关的人坐在研究室里做研究,未免不太合适;而让一个不善言辞的科研人员去搞销售,恐怕就更不合适了吧!进入现代生活,人们讲的就是分工合作,造房的造房,物管的物管,没事干的就炒股,赢钱交房费和物管费,这样多好。让不精通造房的去造房,让不精通物管的去物管,那就乱套了。
有这样一个笑话:三个仙人准备到世间下凡,第一个人智商很高,老天爷说:“那你去当科学家吧”;第二个人喜欢动手,老天爷说:“那你去当工程师吧”;第三个人愁眉苦脸地说:“我啥都不会。”老天爷说:“那你去当领导吧。”这虽然是笑话,但是其中也说明了一个简单道理,如果你原来只是个做领导的料,而现在让你去发展科研方向,做着做着,你就做回到领导上去了,而搞科研的,还是原地不动。因此,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以自己的长处去应对不断变幻的竞争。
“水饺皇后”臧健和认为赚钱的智慧就是:“做自己擅长的事。”这并非一种倔强的固执,而是她自己在经验中的感悟。当房产股市风起云涌,一夜暴富者层出不穷时,臧健和也不是没想过在金融地产的财富之海中打捞一笔,满载而归。
那些年里,她也买过股票,但并没有赚到什么。她买进的时候是80多港元,后来涨到100多港元,经纪人建议她抛,可她却觉得还是等一下再说,结果这一等,反而跌得惨不忍睹。
炒房她也尝试过,但似乎比炒股更不在行。臧健和第一次买楼是1983年,住了11年,30万港元买进300万港元卖出,算是赚了一笔。后来她买的房子比较豪华,花了1500万港元,1994年底的时候买进,到1997年的时候它已经升到2500万港元了,但她因为种种原因没卖,因此错过了好时机。
经过无数次尝试,臧健和渐渐地明白了,既然她会包饺子,就把包饺子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把它做好,并且自己也有信心、有能力把它做好。别的呢,既然不是办不好就是不明白,而且还会因分心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意,那就干脆不做,一心一意地包饺子。好多人都劝过她做其他生意,她说她就会包饺子。
包饺子的确是臧健和最擅长的事。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事去做,扬长避短,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大地利用自己的资源,从而更快地取得成功。
现实生活中,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是一回事,而能做什么与能做成什么又是两个层次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不一定是做别人做不了的事。一个人的失败往往不是由于没抓住机会,而在于机会太多了选择不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大胆取舍,做最擅长的事”,是对所有想成功的创业人士提出的忠告。
做自己擅长的事,会让自己更出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赋与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目标努力,就能成功;反之,就会埋没自己。
10.激发自己的潜能
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每一个人,包括你,我,他,都有潜藏着未被发掘的能力。
一位老爷爷正领着孙子散步。两人手挽着手路过一农户家门口时,一条恶狗狂吠着扑过来。他们吓得赶紧往前跑,恶狗穷追不舍。跑着跑着,遇到一个田埂,田埂左边是一条两米多宽的水沟,右边是灌满水的水田。老爷爷情急之下纵身一跳到了水沟对岸,孙子却不停往前奔跑,恶狗仍然在后面追。老爷爷大叫:“跳过来!不然要被狗咬了!”
“我怕跳不过来啊,太宽了!”孙子边跑边喘气。
“你是怕狗还是怕沟宽啊?跳吧,你肯定行的。来,我接住你!”
在老爷爷的鼓励和恶狗的威胁下,孙子使命一跳,竟然到了对岸。这就是关键时刻激发出的人的潜能!
潜能往往在你认为自己行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来。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人的潜能大到无穷,每个人仅发挥了潜能的几十万分之一。很多时候,我们本来就可以的,但可惜我们没有用心去做。
世界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11岁那年因父亲病逝,被迫出来工作,跳起养家的担子。开始他在茶楼工作,后来,又转做推销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上,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让他更了解社会。从而,使他不断地学习思考,就这样慢慢地创建他的商业帝国——长江实业。
在他少年时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但他用自己的双手发掘自己的潜力——商业智慧。他曾说过:“富家子弟等于温室里长大的植物,无论是大树或者是其他植物,根部一定不强壮;若再放纵他们多一点,他们将辛苦一辈子;遇到什么打击便很难面对。我虽然不是很有本事,但可以说我这棵小树是在风雨中长大的,是经的起考验的。”正因为经得起风雨的考验,使他具备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潜力,而这是生活恩赐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正如孔子所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我们不必为自己一时的失败而放弃,这样是不值得的。
米奇尔一直就梦想着飞翔。从14岁起,他就为之努力了。他的父亲为他细心制订了一项周密的计划。米奇尔的执著和坚韧的性格都是父亲一手严格**出来的。父亲总对他说:“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具备各种超人的潜力,想要得到,就必须做到。”
在他17岁那年,他踏上了跑道,并跳越了17英尺6.5英寸的高度——一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青年锦标赛记录。鲜花、奖金和传媒的关注改变了米奇尔日后的生活。这一切不是因为他赢得了全国青年赛的冠军并打破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也不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最好成绩提高了9.5英寸,而是因为米奇尔是个盲人。
有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与失败时就放弃,而米奇尔——一个双目失明人士,却做出超越自己本能的事;相比之下,我们实在太渺小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潜力才得以发挥。危机,一是意味着危险和困难;二是意味着机遇和挑战。一动不如一静,人是生的,物是死的,能运用智慧去开创美好的将来——靠的就是潜力。
在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潜力和智慧才失败,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自信才失败;不是因为失败而具备潜力和智慧,而是因为失败才能激发我们隐藏的潜力与智慧,并使之得以发挥!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浑浑噩噩过日子呢?有多少人在安逸的生活中懈怠呢?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呢?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危机来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被掩藏已久的人生**,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不要总羡慕别人头上的光环,其实你也有能力给自己戴上美丽的花冠。
人的潜能一旦被挖掘出来,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一次火灾中,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竟然能把一个大橡木柜子从三楼搬到楼下。火灾后,三个强壮的男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把那个柜子抬回到三楼原先的位置。这时,再让那位妇女重来一次,她却怎么也搬不动了。人在绝境或遇险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出不寻常的能力。人没有退路,就会产生一股“爆发力”(这位妇女搬起柜子就属于“爆发力”),这种爆发力即潜能。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体能、智能、宗教经验、情绪反应等等。然而,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人只发挥了其1/10 的潜能。
事情常常如此,人们在一种紧张情绪的驱使下,能使自己的体力和耐力达到正常情况下决不能达到的程度。一个神经错乱的人,当他发狂时,为什么会有正常情况下所不可能有的体力呢?就是因为人的身体具有潜在的能量。
任何时候你都要铭记:
1.无论你怎样不幸,这社会上一定还有比你更不幸的人;无论你怎样成功,这社会上一定还有比你更成功的人
2.相信自己比相信别人更容易成功,更容易突破
3.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
4.凡事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成功
人的平庸,多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平淡机械的生活中埋没了自己。
11.美好人生从改变开始
有的人在生活中过着墨守成规的日子,几十年都不变,这种人一辈子都不会成功。善于变化思维,就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转机。我们常常说商场如战场,多少人功成名就,又有多少人“败走麦城”,如何能使自己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真像神话传说那样,能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就好了。其实,练点金术并不难,只要你善于动脑,从商品或经营策略的某一个点上稍加变化,把平常变为不平常。只要我们善于思维,发现别人所不注意的东西,变化那么一点点,我们就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人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你要想快乐度过人生,你只需要学会对生活微笑。永远乐观地看问题,你就会有一个快乐的命运。只要你持乐观的态度,你就会改变命运。只要你不安于现状,想要创造辉煌的前程。
“凿壁偷光”的故事,可以说也是“穷则思变”的例子。古代有一个贫寒的学子,家里穷得连盏油灯也没有,夜晚他偷偷地把墙壁凿个小孔,邻居有钱人家的灯光就透过小孔照射进来了。这束微弱的灯光,是他改变命运的希望,因此,格外地珍惜,更加勤奋地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功成名就。
如果一味地感叹命运不济,穷人就永远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人穷志不穷”,这是中国优良传统中非常优秀的精神或道德品质,有志再加上有“智”,往往更能接近摆脱贫困的境界。而这“智”就是观念和思维的创新。
两个探险家在林中狩猎时,一头凶猛的狮子突然跳到他们面前。
“保持镇静,”第一个探险家悄悄地说,“你还记得我们看过的那本关于野生动物的书吗?那书上说,如果你非常冷静地站着别动,两眼紧盯着狮子的眼睛,那它就会转身跑开的。”
“书上是那么写的,”他的同伴说,“你看过这本书,我也看过,可这头狮子看过吗?”
聪明人应该学会应变,学会变通,千万不可形而上学。
人生常常会遇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种惊喜,正是改变自己的结果。改变自己就能看到“又一村”,不改变自己就永远到达不了“又一村”。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上市、新科技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态重新适应。
许多年轻人走上社会后,对人、对事充满了牢骚,抱怨社会、抱怨环境。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社会不公。殊不知,这种消沉的态度,并不能使事情得到改观、并不能使环境得到改变。其实,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只有转变思路,才能找到出路。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的潜能上。
如果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改变自己,而不去寻找机会和抓住机会,那么我们只能遗恨万年。我们的生活环境如果能适合我们能力、欲望和发展需要,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如果不能适应,我们应该怎么办?每个人都知道要想生存须臾离不开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为及目标。能不能改变环境,化劣势为优势,关键在于你是否想改变自己,在于我们是否有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精神。
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若想改变世界,你就必须要改变自己。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你不能支配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预支明天,但你能够用好今天;你不能事事成功,但你可以时时尽心。我们要做一个敢于创新的人,只要我们用一颗善于发现问题的心来生活和工作,相信,就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并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促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跟着时代改变自己,这不仅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且也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变化。
12.把单相思转化为双相思
爱情是两性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双方投入感情。真正的爱情是异性之间建立于生理、心理和社会伦理综合需要基础之上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深切而亲密的情感及其体验。如果只有一方产生了感情而另一方却无动于衷,不知道或不愿意,那么产生感情的一方就成为单相思。你要想使爱情鸟落在自己的爱情树上,就要发挥你的智慧,用你的爱情树上的智慧之花,吸引爱情鸟的光临,把你的单相思转化为双相思。
首先,不要产生恋爱错觉。恋爱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心理状态,恋爱信息的传递也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直接的方式比较简单,它一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如通过谈心、发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等。这种传递方式来得更为直截了当。而另一种方式——间接传递方式就不同了,它是通过非语言动作来传递的,例如“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就是如此。一般的看人和带着爱意的目光看人是不同的。有的心理学家说,一般地看人,目光一两秒后就会转移,而且面部表情呆板、平淡;含情脉脉的看人就不同了,往往采取“凝眸”的方式,而且盈盈欲语。这种目光,他人可能朦然不觉,但当事人却可能心领神会。
一般来说,恋爱信息的传递比较复杂、微妙,这种方式,主要包括凝眸、微笑和行动的接近。但是这都存在两种可能:是“眉目传情”还是因为你脸上有块墨迹,所以人家才盯住你看?是神情的一笑还是礼节性的一笑?是无意的说话还是有情的搭讪?如此等等。在有些情况下不容易分得清楚。于是“恋爱错觉”就可能产生了。唐伯虎追秋香,就是因为秋香三笑传递了恋爱错觉,才使唐伯虎深入华府为奴,留下千古佳话。
其次,要避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种单相思是对方对自己有吸引力,自己对对方没有吸引力。比如,有的人默默地爱上了一位“风流人物”,因为他(她)对任何人都有吸引力,招人眼目,出人头地,而“无名”的相思者或者没有引起他(她)的注意,或者对他(她)根本没有吸引力。在现实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崇尚这样一条教义: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看。因此,相思比自己强的、富有吸引力的人的情况并不少。另一个方面,“风流人物”更富有爱的唤起力,一般人不容易引起注意,出名的人则容易使人熟知。
在有些情况下,也许双方都默默无闻地相爱,但互相都不知晓,各自的爱尚处在封闭状态。还有的人,爱上一个人,对方则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也许会同意。这两种单相思都只是暂时的,一旦进行求爱,就可能进入互爱状态。
有些人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达,暗暗恋上一个人,还不敢让人知道,偷偷在内心忍受着相思之苦,始终没有勇气表达,最后眼睁睁看着心上人做了别人的伴侣,而悔恨一生。
爱情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一方面引起的,也就是先有一方产生了爱情,于是就单方出现了相思的心理活动,如果采取相应的智慧措施,就会使单相思转化为双相思。
如果对方的信息使你产生了相思恋情,不要埋在心里,不要自恋伤神,要主动的去寻找机会,探明对方的心意。如果你所爱的人也爱你,那么,你就会获得爱情。如果是错觉,经过你的努力也可能会弄假成真的。
第三,鼓起勇气大胆表白。爱情就是一门表现的艺术,只要你想一想,对方也需要爱情,那么,你的表白正好满足了对方的需要,你就会成为受欢迎的对象。
爱上某个人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内心思考、衡量。一般来说,真正的单相思都有某种转化为双相思的可能,只要能够实事求是地、积极主动地把内心的思念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和表现,你就会得到爱的回报。
只要能够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把内心的思念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和表现,你就会得到爱的回报。
13.自我贬低永远成不了“皇族”
有一首诗的名字叫《不要贬低自己》,内容是这样写的:
“你说人生是一场戏,我没有异议;可是我不同意,自己总是别人的配角;生活的主人公,永远属于自己。或许,你又要同我争辩,我不言语,轻轻地,写两句诗送给你,主角也好,配角也罢,谁没有快乐,谁没有哭泣;一个人啊,不要太看高了别人,也不要太贬低了自己。”
说的真好,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总喜欢把自己贬得很低,虽然出发点有可能是为了表示谦虚,但如果对方每次见面所听到的都是那种贬低自己的话,就会逐渐觉得和这种人见面没什么意思;更有甚者,还会令人产生一种想法:这人可能是真的没用。这一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累积暗示效果”所产生的作用。
比如,你总是显出一副狡黠的神色,就好像你捡了他人丢失的贵重物品一样,那么,你将会被人们视作小人。如果一个天才相信他只是一个“侏儒”,并且一直那么想,那么不久的将来,他就会真的成为一个“侏儒”。
有这样一位公司负责人,他身为公司的董事长,按理说,应该是气定神闲地进出公司的各个地方。可他却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进董事会议室,就好像自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就好像自己完全不胜任董事长的职位一样。作为董事长的他竟然还感到奇怪,自己为什么只是董事会中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自己为什么在董事会其他成员中威信这么低,自己为什么很少受到其他人的尊重。自己为什么每天在公司的时候都畏首畏尾。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他,使他经常沉浸在惶恐、不安,抑郁之中。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试想:如果他给自己全身都贴满无能的标签,如果他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那样立身、行事、处世,如果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并不了解自己,并不相信自己,那他怎么能希望其他人好好地对待他呢?
很多人不是首先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而垂头丧气,而是因为自己总是爱贬低自己,所以变得无精打采、缺乏斗志、垂头丧气。这些人夸大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而缩小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优点。如果你认为自己满身缺点,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笨拙的人,是一个总是面临不幸的人,如果你承认自己绝不能取得其他人所能取得的成就,那么,你只会因为自我贬低而失败,长此以往,不加以改变的话,你就一直都不会成功的,一辈子都会碌碌无为。
贬低自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做法不仅对自己毫无用处,而且还会弄巧成拙,使别人以为你真的是你自己所说的那么一个人。试想,别人与你来往或多或少是想到你明天会对他的事业、前途有帮助,可你却一再声明自己不行,其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想达到尊贵杰出的境界,那我们就应该向上看、向前看,应该多想想我们优秀而崇高的一面。只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身上的潜力和高贵的一面,那么,我们将会对自己充满更大的信心,也会因此而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在这里,我想对你说的就是,你有权利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再低声下气,你没有欠谁的,也没有对不起别人的事,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挺直腰板地去说话、去做事、去做人!
把握好你的自尊,请不要随意贬低自己,永远坚信自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