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凡事抱着积极、进取、乐观的看法,遇到任何不幸的打击,都能从困难中找到奋斗的途径,从哀伤中体会生命的喜悦。有的人消极、颓废、悲观,人生充满了灰色,终日生活在忧伤之中,对他来说,生命是多余的。同样的环境,不同的思路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改变我们的命运。
1.试着打破那些惯性思维
上课时,老师先给学生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用左手做持钉状,提着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右手做锤打状。售货员先递过把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指了指做持钉状的两个手指,这回售货员终于拿对了。
这时,又来了一位盲顾客,他想买一把剪刀,“那位盲人又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他要的剪刀?”教授问。教授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抢着回答:“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一致认同他这一“最简单的方法”。不料,教授却摇摇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教授提高嗓门说。
同学们恍然大悟。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一个人进入思维的死角,那智力就会在常识之下。”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侧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如果我们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让自己走入思维的死角,而导致一些常识性错误的发生。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思维的完善和问题的解决。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按照常规的思路,有时我们便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反其道而行之,开辟新的境界。
2.有思路才会有出路
一家企业为员工提供一次内部训练,按惯例,作为训前调研应该与该公司总经理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在一幢豪华写字楼里,落地玻璃门窗,非常气派。交流中,透过总经理办公室的窗子,无意间看到有来访客人因不留意,头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门上。大约过了不到一刻钟,竟然又看到了另外一个客人在刚才同一个地方头撞玻璃。前台接待小姐忍不住笑了,那表情明显的含意是:“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来,这么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见。眼睛到哪里去了?”其实我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在这扇门上贴上一根横标志线,或贴一个公司标志图即可。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这里多次出现问题就是没人来解决呢?这一现象背后真正隐含着的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修路原则”。
当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两次以上同样的差错,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同一差错,那一定不是人有问题,而是这条让他们出差错的“路”有问题。此时,人作为问题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他不要重犯错误,而是修“路”。
如果我们照以前那样的方式思维,你会发现,只要这条路有问题,你不在这里出错,还会有其他人因它而出错,今天没人在这里出差错,明天还会有。比如,有一盆花放在路边某一处,若有两个人路过时,都不小心碰了它一下,现在,正确的反应是:不是这两个人走路不小心,而是这盆花不该放在这里或不该这样子摆放。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摔上两跤,他会被人们耻笑为“笨蛋”,如果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各摔一跤,他们会被人耻笑为两个笨蛋。按照“修路”原则,正确的反应是:是谁修了一条让人这么容易摔跤的路?如何修正这条路,才不至于再让人在这里摔跤?
如果有人重复出错,那一定是“路”有问题,比如,对他训练不够,相关流程不合理,操作太过复杂,预防措施不严密等。
如果有人干活偷懒,那一定是因为现行的规则即“路”能给他偷懒的机会。
如果有人不求上进,那一定是因为激励措施还不够有力,或至少是你还没找到激励他的方法。
如果有人需要别人监督才能做好工作,那一定是因为你还没有设计出一套足以让人自律的游戏规则。
如果某一环节经常出现扯皮现象,那一定是因为这段“路”上职责划分得不够细致明确。
如果经常出现贪污腐败现象,那一定是“路”给了他们许多犯罪的机会。
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制度就是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出现多次多人犯错的事情,不是人错了,而是制度出了问题。
改变思路,重新审视我们的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3.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
任何两片叶子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且任何一片叶子都有正反两面。
世界是矛盾的结合体。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面和反面。当你换一种角度去看时,正面会变成反面,反面会变成正面。
有一回,一位老人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作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多看一眼的前提是换一个角度,否则,再怎么看你也不会有新发现。
4.学会用思想去体味
“二战”快结束时,有个叫罗勃·摩尔的小伙子正在海军服役。他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276英尺的海下,学习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当时我正在一艘潜水艇上,我们从雷达上发现了一支日本舰队——一艘驱逐护航舰、一艘油轮和一艘布雷舰朝我们这边开过来。我们发射了五枚鱼雷,都没有击中。突然那艘布雷舰直朝我们开来,一架日本飞机把我们的位置用无线电通知了它。我们潜到150英尺深的地方,以免被它侦察到,同时做好应付深水炸弹的准备,还关闭了冷却系统和所有的发电机。
三分钟后,天崩地裂。六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我们直压到海底276英尺的地方。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15小时,有十几个二十个就在离我们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要是深水炸弹距离潜水艇不到17英尺的话,潜艇就会被炸出洞来。
当时,我们奉命静静地躺在自己的**,保持镇定。我吓得几乎无法呼吸,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可死定了。潜水艇的温度几乎有摄氏40度,可我却怕得全身发冷,一阵阵冒冷汗。15小时后,攻击停止了,显然那艘布雷舰用光了所有的炸弹而离开了。
这15小时,在我感觉好像有1500万年,我过去的生活一一在眼前出现,我记起了做过的所有坏事和曾经担心过的一些很无聊的小事。我曾经担心过:没有钱买自己的房子,没有钱买车,没有钱给妻子买衣服。下班回家,常常和妻子为一点芝麻小事而争吵。我还为我额头上的一个小疤——一次车祸留下的伤痕——发过愁。
“所有这些年来的愁苦烦恼,在此时此刻都显得那么荒谬、渺小,而我过去居然对它们很在意。”
我们今天不可能再去海底体验那15小时,但有没有可能不再为额头上的伤疤而烦恼呢?
我们做事的时候,能不能用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去体味一下各种场景,使自己的思想更加丰富,更加成熟呢?
5.一场可笑的冲突
有两位武士不约而同地走入森林里。第一位武士在树下看到金色的盾牌,第二位武士在同一棵树下看到了银色的盾牌,金盾牌银盾牌,两个人为此争吵不休,气得两人拔出剑来准备一决胜负。两人整整厮杀了几天都分不出胜负。当两人累得坐在地上喘息时才发现,盾牌的正面是金色反面是银色,原来这是一个双面盾牌。
记住,一个坚持己见者将会失去通融性。
你有没有和同事相持不下的情况?当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在做事,别人管不着也理解不了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某件完全可以解释清楚的小事而大动干戈,谁都不愿意退一步,把事情弄清楚再说。
其实只要和对方交流一下,或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试试,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6.煮熟的鸭子也会飞
迈克小时候,有一次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祖父教迈克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迈克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迈克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
他们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飞来一群野鸡,共有九只。大概是饿久了,不一会儿就有六只野鸡走进了箱子。迈克正要拉绳子,又想,那三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三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三只。迈克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迈克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些要回去吧。终于,连最后那一只也走出来了。
那一次,迈克连一只野鸡也没能捕捉到,却捕捉到了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而机会却稍纵即逝。贪欲不仅让人难以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
炒过股票的人对这个故事体会最深:当手中的股票开始赚钱时,想着还会再涨,等等吧。当已往下跌时,想着前几天那个高点都没卖,现在卖只能赚这么点钱,等涨回点儿再说。结果成了套牢一族。煮熟的鸭子还会飞,就是这个道理。
进退之间,全在乎人的把握。往往看似进,却是退。
7.不同的思考有不同的结果
任何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用不同的脑子去思考都会有不同做法。同是卖报,有的卖得很好,有的就卖不出去。人们都说行行出状元,道理就在于此。
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
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越来越少,不得不另谋生路。
为什么会如此?第二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
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是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得越多,对手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
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儿给,文化人嘛,不会为难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小小的一个卖报生意,就有这么多的技巧,可见,生意经是本永远学不完的,任何时候,只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有独特的收获。
8.不要把过去等同于未来
你有没有看过美国的西部片?请你留意牛仔是怎样拴住他的坐骑的。你看,牛仔骑着一匹强壮的白马沿街而来,走到一家酒吧门前时停住了。他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把缰绳系在栏杆上,然后钻了进去。
现在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当这匹强悍、有力、体重达几百磅的骏马被一根细细的缰绳系在木栏杆上时,为什么它没有拼命挣脱逃跑而站在原地不动呢?
答案很清楚,这匹马从小就受过训练,它一直被牢牢地拴在柱子旁。它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自由,不可能随心所欲——它只能站在被拴住的地方。
因此,现在它根本就不会去作逃跑的尝试。
你和这匹马是否有相似之处?你也总是原地不动。只因为你自认生活不会有所改变吗?
我们都会受暗示的影响。如果教师或其他什么人断定说我们不会有出息,我们往往就相信了,而且常常是自此以后就不再去为成功而努力了。由于我们曾经有过一两次失败,我们也常会相信自我给予的消极暗示。
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摆脱绳索的束缚而成为有用之才,这些方法叫做“自我信念”。“信念”就是“今言今心”,它不着任何历史的衣物,才能走出现代的步伐!
我再举一个故事,你可以从中了解主人公是如何两次获得成功的。故事的主人公约翰尼·卡许从小就经常下地劳动,高中毕业后,他参军离开了家乡,有一次,在一家商店里,他买到了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把吉他。因为当他在家从父亲买的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音乐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梦想:他想当个歌手。
他开始自学弹吉他,并练习唱歌,他甚至自己创作了一些歌曲。服役期满后,他开始努力工作以实现当一名歌手的夙愿,虽然他没能马上成功,但他仍对自己坚信不疑。没人请他唱歌,就连电台唱片音乐节目广播员的职位也没能得到。他只得靠挨家挨户推销各种生活用品维持生计,不过他还是坚持练唱。最后,他终于灌制出了一张极为成功的唱片,吸引了两万名以上的歌迷,金钱、荣誉、在全国电视屏幕上露面——所有这一切都属于他了。
然而,经过几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热的歌迷拖垮了,晚上必须服安眠药才能入睡,而且还要吃“兴奋剂”来维持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他开始沾染上了酗酒和吸毒的恶习,以致对自己失去了控制能力。这使他渐渐失去了观众,也不再获奖。他不是出现在舞台上而是更多地出现在监狱里了。
一天早晨,当他从佐治亚洲的一所监狱刑满出狱时,一位行政司法长官对他说:“约翰尼·卡许,我今天要把你的钱和麻醉药都还给你,因为你比别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干的事。看,这就是你的钱和药片,你现在就把这些药片扔掉吧,否则,你就去麻醉自己,毁灭自己,你选择吧!”卡许选择了生活。他又一次对自己的能力作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找到他的私人医生。医生不太相信他,认为他很难改掉吃麻醉药的坏毛病,医生告诉他:“戒毒瘾比找上帝还难。”
卡许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奋斗,他一心一意就是要根绝毒瘾,为此他把自己锁在卧室闭门不出,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经常做噩梦。摆在他面前的,一边是麻醉药的引诱,另一边是他奋斗目标的召唤,结果他的信念占了上风。
九个星期以后,他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并重返舞台,再次引吭高歌,终于又一次成为超级歌星。
你也能和约翰尼·卡许一样获得成功!而今天就是全新的开始。不要让昨天发生的事情或者昨天别人对你说的话影响你今天的行动。因为,你今天的命运和明天的未来,只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9.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家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每一个人都曾经见过不少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对自己比较坏的朋友,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而把错推给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检讨自己和责怪自己,又是两回事了。于是,愤世嫉俗的人常从年轻愤怒到老,遇上有人过得好,都想咬他一口,斜视久了的眼睛看什么都不顺眼。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会只看到自己的阴影,连别人看你,也只会看见你脸上阴黑一片。只拿愤世嫉俗来替代反省自己的机会对自己的成长是一种最大的耽误。
不要让自己落入到愤世嫉俗的圈子里去,这样戴着有色眼镜去做事只能让你更加看不清这个世界。
10.凭空想象的可悲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辆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
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在想:“要是没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在这么一段路上,年轻人走进了一种常见的“自我失败”的思维模式中,经过不停的否定,他实际上已经对借到千斤顶失去了信心,认为肯定借不到了,及至到了人家门口,他就情不自禁地破口而骂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会对自己作出一系列不利的推想,结果就真的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在做一件事前,你是否常在心中对自己说:可能不行吧,万一怎么样怎么样,结果可能还没去做,你就没有信心了,事情十有八九就会朝着你设想的不利方向发展。
11.把握手中那个命运的柠檬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可能被命运给予一些自己本来不希望拥有的东西。
我们希望命运给我们的是黄金和钻石,但是命运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柠檬。怎么办呢?大多数人会说:“完了,我还能做什么呢?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于是我们可能把这个仅有的柠檬也给抛弃了。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吉斯特在谈到如何获得快乐的时候曾经如此说过:
“我一直尝试着遵照一个小小的忠告去做我的事情,这是已故的西尔斯公司董事长裘利亚斯·罗山告诉我的,他说,如果有个柠檬的话,就想一想如何做柠檬水。”
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巨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这块地差得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这里能够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和响尾蛇。在一番痛苦和后悔之后,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要把这块坡地的价值利用起来——那些响尾蛇是关键。他的做法令每个人都很吃惊,因为他开始做响尾蛇生意。几年后,他的生意已经做得非常大了,每年到他农场来参观的人高达几万人次。他把从所养的响尾蛇所取出的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蛇毒的血清,把响尾蛇的皮以很高的价钱卖给厂商去做鞋子和皮包,把响尾蛇的肉做成蛇肉罐头进行销售。由于他独到的眼光和天才般的贡献,他所在的村子现在已经改名为响尾蛇村。
威廉波里索曾经忠告世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拿你的收入来当资本。任何傻子都会这样做,但真正重要的是要从你的损失中获利。这就必须具有才智才行,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傻子和聪明人之间的区别。”
我们大多数人不幸被威廉波里索言中,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如何从损失中创造性地获得利润,我们都缺乏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转化为有利因素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的缺乏恰恰主要是因为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无聊的痛苦上了。我们舍不得花点脑力,想个办法来观察柠檬,所以我们从来都不曾做出一杯柠檬水,就更用不着谈什么成功这样伟大的事业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而已。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具备完全理想的条件和资源,我们唯一能够抓住并有效利用的就是手上可供支配的这些资源,无论是金银珠宝抑或废铜烂铁,不要气馁,不要埋怨,不要随手将它们抛弃,它将是你走向成功的最原始的支点。
尼采对超人的定义是:“不仅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从无数成功者的历程中可以看到:他们刚开始的起步条件并不比我们优越多少,甚至还不如我们,他们所不同的就是没有在痛苦、抱怨中沉沦,而是积极地利用现有的这点资源努力进取,甚至把缺陷也做成了“特点”,慢慢地,他们也就创造、积累了更多、更好的新资源。
12.思维的价值如此重要
在美国各大学心理学论坛上最流行、常为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的例子是两位专家买猫的启示,这个例子形象逼真地阐明了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所在。
美国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住进宾馆后,逻辑学家仍然习以为常地写起自己的旅行日记,工程师则独自徜徉在街头,忽然他耳边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叫卖声:“卖猫啊,卖猫啊。”
工程师一看,在老妇人身旁放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这位妇人解释说,这只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孙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卖以换取住院治疗费。工程师用手一举猫,发现猫身很重,看起来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珍珠的。
于是,工程师就对那位老妇人说:“我给你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一算,觉得行,就同意了。工程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宾馆,对逻辑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两颗硕大的珍珠。”
逻辑学家一看这两颗大珍珠,少说也值上千美元,忙问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当工程师讲完缘由,逻辑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
工程师回答说:“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
逻辑学家听后,忙跑到街上,给了老妇人200美元,把猫买了回来。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猫。”
逻辑学家却不声不响地坐下来摆弄琢磨这只铁猫,突然他灵机一动,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想,这猫是纯金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漆漆了一遍,俨然如一只铁猫。对此,工程师十分后悔。
此时,逻辑学家转过来嘲笑他说:“你虽然知识很渊博,可就是缺乏一种思维的艺术,分析和判断事情不全面深入。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联想,将会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将会对个人的发展、事业的进取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
13.不同思路带来多大的差异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人的想法不同,人生的路也不同,要想改变人生的路,先要改变思路。
14.相信一定有新的思路
某日,野兔们聚集在一起,彼此诉起苦来,认为它们的生活充满危险和恐惧。可不是嘛,人、狗、鹰和其他动物无一不来残害它们;它们觉得与其这样活着担惊受怕,还不如一死了之来得痛快。
野兔们拿定主意后,便立即纷纷奔向池塘,准备投水自尽。蹲在池塘边的青蛙,一听到兔子朝它们跑来的声响,马上都跳到水中去了。领头的野兔眼见此状,说道:“停下来,朋友们,别再吓得自寻短见了!你们来看,这儿有些动物比我们还胆小哩!”
野兔们以为自己整天担惊受怕很可怜,但通过与青蛙对比之后,它们才发现事情其实并不像它们想象的那样。
做人也是这样,不要整天抱怨自己的种种不幸,说自己一无是处,不可能有所作为,实际上他们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一时走进了“死胡同”,找不到出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自己有所让,及早地放弃这条走不通的“死胡同”,给自己一条新的出路。
加拿大少年琼尼·马汶读书总很费力。高二年级时,他向一位心理学家求教。“我一直很用功。”马汶苦恼地说。
“问题就在这里,孩子。”心理学家说,“你一直用功,但进步不大,你再学下去,恐怕也是浪费时间。”
孩子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希望我有出息。”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工程师不识简谱或画家背不出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让你爸爸、妈妈骄傲了。”马汶从此再也没去上学。
马汶开始替人整建园圃,修剪花草。不久,雇主们开始注意到小伙子的手艺,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茂盛美丽。特别是他将市政府前一块肮脏的污秽场地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全城百姓,都争相夸赞小马汶。
二十五年后的马汶仍没学会法国话,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他更是不懂,但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园艺家,以色彩和园艺享誉国内外。
马汶开始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虽然努力了但成绩仍然不好。在心理学家的鼓励下,他改变了原有的不幸想法,走出了那条“死胡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于是他开始发挥了他的特长,最终他因此而成为了一名园艺家。
不要一条路走到黑,每走完一段,都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总结,看自己走过的这段路,是不是适合自己,这段路到底还能走多远?若通过走这段路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这样走下去了,就应该及早地罢手,对自己有所让,给自己重新选择一条更适合的路。这其实就是现在求职中的一个普遍的道理,在一个单位或是公司,确实干不下去了,那还何必苦苦地支撑下去呢?这样对自己的身心和精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且结果还不见会很好,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是否该换份工作了,对自己有所让了!
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自己把问题想得很糟,其实事实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还有很多的余地供我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