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全史2:文景与汉武 第十四章 孝文帝刘恒 灭吕(1 / 1)

吕雉一死,正如她生前所料,刘家马上就有人跳出来要干掉吕氏一族。

第一个出来挑事的是齐王刘襄。刘襄是惠帝刘盈的哥哥兼“便宜侄子”刘肥的儿子。他这个时候已经接替自己窝囊而死的老爹做了九年的齐王。刘襄和自己的老子刘肥不同。虽然在吕后称制之后,齐国又被拿掉了济南、琅邪两个郡,可他不准备像自己老爹那样窝囊致死,而是在齐国国内暗地里做着反击的准备,并先后派出他的两个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到皇宫里做皇帝的侍卫郎官,意在随时获取政府最核心部位的第一手动态。

刘章和刘兴居也都不是寻常人物,他们作为刘氏子孙,在吕后对整个刘氏皇族采取高压态势、大多数刘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来到离吕后最近的地方,不仅没有受到吕后残杀刘姓诸侯的牵连和波及,还各自混上了爵位。刘章被封为朱虚侯,刘兴居被封为东牟侯,刘章还娶了吕禄的女儿。论能力这两人更是不凡,尤其是这个刘章,在刘邦孙子辈里真算是出类拔萃,不仅孔武有力,而且不同于其他刘姓宗室的胆怯、懦弱,向来只有他刘章折腾人的份儿,从来没人能制得住他。吕禄的女儿到了他刘章的家里就只能乖乖地待着,愣是没敢闹腾。

不仅吕家的小辈不敢闹腾,连吕雉本人对刘章也得高看一眼。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有一天,吕后在宫里宴请一些亲戚朋友,刘章这时候正在宫里面做侍卫。吕后一看刘章,心想正好他也在,平时看这小子挺牛气的,现在正好试试他是真牛还是装牛。于是,吕后便下令让刘章来做宴会上监酒的人。

刘章也不推辞,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是将门之后,要监酒就要严格用军法来执行。”

“那也好。”吕后没深思便答应了。

宾主坐定,宴会开始。

席间自然是觥筹交错,等大家酒喝到兴头上,刘章先是站起来给吕后敬酒,然后自己耍了一通剑舞助兴。末了,刘章趁着酒劲儿对吕后说:“我不仅剑舞得好,而且文武双全,还会作诗,请太后批准我作一首与耕田有关的诗。”

吕后一听就笑了,心想:“老娘当年在沛县种地的时候你还在你娘肚子里咧,哪懂什么耕田?”就问他:“要说种地的事情,高皇帝做过,你爹可能也懂一点儿,而你生下来就是个王子,怎么敢说懂得种地?”

刘章正色道:“太后,我还真知道怎么种地。”

吕后便让他说说种地是怎么回事。刘章说:“种地无非就是这样: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这四句可了不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犁地要犁得深,浇水要浇得足,插秧的时候要插得整齐一点儿,要是不是自己种的,就全把它拔了。

这是刘章对吕后残害刘姓皇族**裸的抗议,让吕后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大家又喝了一会儿,有一个吕家人因为不胜酒力,仗着是吕后的亲戚,也没请示便醉醺醺地起身回家。刘章一看有吕家的人私自离席,正好给他这个监酒逮住机会,于是马上提剑追出去。到了殿门外,他二话不说,一剑就把那人的脑袋砍下来,回来立即向吕后报告:“太后准许我以军法监酒,刚才有个人未经请示便私自离席,我已将他军法处置了。”

吕后因为之前确实答应过他,便无话可说。这下大家酒也喝不下去了,宴会只能匆匆结束。

这一年,刘章虚岁二十。

此事往往让很多人叫好,大家认为这件事体现了刘章勇猛的气概,让吕家人忌惮,让大臣们看到了刘家子孙中还是有希望之星的,使其开始逐渐依附于刘章。

依我看,其实不然,刘章毕竟年轻,做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逞一时之快。他这事情做得至少让两拨人看出刘章或者说刘章一家人太强势、不好惹:一拨是吕家人,另一拨是刘邦的老臣们。虽然那些老臣以后可以把他推出来做出头鸟,但这件事也让他们觉得这个人实在是不好惹,这为他们兄弟三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第二年,吕后死了,因为自己的老婆是吕禄的女儿,刘章便得知了吕产、吕禄把持南北军的用意和吕后的临终嘱咐,由此他分析,吕家可能要作乱。于是刘章马上派人把消息告知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让刘襄起兵打进关中做皇帝,自己在长安城里做内应。

多年来,刘襄等的就是这一刻。他在手下中尉魏勃的帮助下杀了反对出兵的齐国相国召平,然后向天下发出反吕檄文,并且劫持琅邪王刘泽一起发兵西进。

刘襄起兵西进,长安城里的吕禄、吕产就紧张了。因为他们虽然掌握了最为精锐的南北禁军,可谁也没真正上过战场,又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更不敢离开长安。两人思来想去,最后一合计,只能请大臣中他们认为比较靠得住的灌婴带兵出征。

灌婴毕竟是刘邦的老臣,平日打心底里看不惯吕氏一族的所作所为。这次吕禄让他去攻打刘襄,灌婴自然是一百万个不愿意,心想现在吕家人在长安城里只手遮天,幸好还有刘姓的皇族敢出来公开和他们对抗,如果自己就这么带着一票人马把刘襄灭掉,那姓吕的日后岂不更无法无天了。接到命令的灌婴心情极其烦乱,毕竟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而中央政权现在明面上还在吕家人手里,到底是助吕还是助刘,他反复思考也下不了决心。最后灌婴一咬牙一跺脚,到荥阳后干脆停下来,派人暗中和齐国沟通,静观其变。

幸好这时候第二个反吕的人跳了出来。准确地说不是一个人,是一大票人,而且都是刘邦的旧臣,为首的是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当然,这些人反对吕氏并不是因为他们刚正不阿、大义凛然或高风亮节,主要是为了自保。一方面,因为这时候守护长安周围京畿重地安全的南北二军的军权都在吕家人手里,就好比吕家人把刀架在了满朝大臣的脖子上,随时都可以取了他们的项上人头;另一方面,吕家的人尤其是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心里也惶惶不安,既担心灌婴在前线倒戈,又忌惮大臣们在朝中搞破坏。周勃和陈平也相信有迹象表明吕产、吕禄准备借这次叛乱清除朝中的老臣,之所以犹豫未发是因为他们还需要灌婴在前线对抗刘襄而已。

陈平和周勃的政治水平比起吕产、吕禄两个无能之辈,显然高出了不知几筹。他们深谙“先发后发”一类的道理,在生死攸关之际怎么会犹豫?

他们要保住自己就必须除掉吕氏一族,而要除掉吕氏一族必须先夺取军权。太尉周勃虽然是名义上的三军统领,可南北两军的军权实际上在吕产和吕禄的手里。如何忽悠二人把手中的军权交出来就成了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于是陈平和周勃出招了。

吃柿子先拣软的捏,陈平比一般人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了相对更为无能的吕禄下手。陈平找来吕禄的好友、郦商的儿子郦寄,让他游说吕禄放弃军权。为了确保郦寄能百分百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办事,陈平和周勃还事先把郦商软禁了起来。

父亲落在了别人手里,郦寄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朋友情面,只能急匆匆地按陈平的意思跑去忽悠吕禄,准备用吕禄的命来换自己父亲的命。

“我说吕大人,你知道齐王那边为什么要造反吗?我告诉你,现在朝中的九个刘姓诸侯、三个吕姓诸侯都是大臣们讨论通过并认可的,这一点你们应该完全放心。可你们看看自己现在干的叫什么事?太皇太后死了,皇帝又小,你吕禄怀揣着赵王的大印不回到赵国去享福,却留在长安城里做什么上将军,你说你什么意思,是不是要钻个空子将皇帝取而代之啊?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大臣们才急了嘛。要我说,你应该把你的军权交出来给太尉,也让吕产大人把军权交出来,然后跟大臣们商议好,表明你们没有谋反作乱的想法。这样大臣们就放心了,齐王他自然会退兵回去。你们呢,也能在自己的王国里安享一生,这样不是很好吗?”

吕禄这人作为吕雉的亲戚,因吕雉而飞黄腾达,除了比较爱享受外,人生大概就两件事情没弄懂,概括地说就是,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他听了郦寄的话,居然觉得如此在理,竟无言以对,就准备把自己的上将军印交出来,收拾收拾行李回赵国去享福。

但吕禄实在是太无能了。是就此撒手,放弃军权回到赵国做个诸侯,还是继续紧握军权,在长安城里担惊受怕,他自己做不了决定,只好求助于亲友团。或许是吕雉一人透支了整个吕家的福气,不料,吕家其他人也没有一个能拿定主意的,或以为可行,或以为不可行。只有吕雉的妹妹吕媭还算是有点儿脑子,一听说吕禄准备交出军权,气得她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全扔到地上,破口大骂吕禄:“你要是这么做,我们整个家族就完了,我也不用守着这些没用的财宝,免得到时候全归了别人!”

小姑暴怒,侄子吕禄吓得噤若寒蝉,这下堂堂的大将军吕禄更不知怎么办了。

在吕禄彷徨犹豫的时候,陈平他们没有停止行动。其间,他们又在暗地里做了许多瓦解吕氏集团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免除了审食其的左丞相职务,让他去做有名无权的太傅。

我们知道,吕后在世时,审食其是长居宫中的,是吕雉最重要的亲信。丞相的任免应该是出于皇帝一人的决策,而不是靠大臣们投票表决的。我们不得而知陈平他们是如何绕开吕氏集团让小皇帝下诏的,但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以陈平、周勃为首的汉朝旧臣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处于只能束手待毙的状态,而是已经有能力可以和吕氏集团抗衡了。但陈平他们依然很谨慎地避免表面上的冲突,毕竟军权还在吕家人手里,大臣们两手空空,总不能凭一张嘴说死吕禄、吕产他们吧。

两方的僵持在吕雉死亡一个月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极大地加速了事情发展的进程。八月庚申日的早上,吕产的亲信郎中令贾寿出使齐国回来,见到吕产便把灌婴准备和齐国联合起来铲除吕氏一族的事情告诉了吕产,然后数落了他一通:“之前你不早之国,现在才想走,哪还那么容易?”最后贾寿给吕产出了个主意,让他快快进宫把皇帝这张牌攥在自己手里。

相国吕产被手下数落,居然也没什么脾气。之前他正为这事该如何抉择而发愁,正好有个明白人给他出主意,于是他就准备照办,收拾东西带上人马进宫。

如果吕产进宫看住了皇帝,再挟天子以令天下,那大臣们铲除吕氏集团的计划搞不好就要落空,还好这时第三个反吕的人跳了出来。

这个人就是曹参的儿子、代理御史大夫曹窋。汉初的政治制度是皇帝五日一朝,只对大事做做批示,平时的日常事务全由丞相和大臣们商议决定。这天,御史大夫曹窋按例要去相国吕产那里商量事情,恰巧听到了贾寿和吕产的谈话。曹窋是个反吕分子,得到如此重要消息的他哪里还有心情商量事情,随便找了个理由便匆匆跟吕产告辞,出了吕产家大门就往周勃、陈平那里奔去。

事情到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陈平和周勃知道,要对抗吕产的阴谋,首先还是要搞到军权,于是周勃乘车来到北军军营外,准备以太尉的身份进入军营接管北军。

周勃一行人来到北军营门前,营门紧闭,周勃示意手下去通报。

“来人啊,快开营门!”

“你谁呀?”

“太尉周勃在此,速速开门。”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我们是奉了陛下的旨意,从现在开始,北军由太尉大人接管,速速开门。”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我们奉的是陛下的口谕。”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

汉初沿袭秦朝的制度,军队只服从于皇帝一人,执行命令只认信物 (大多是虎符)不认人。所以尽管他是三军统领太尉周勃,没有皇帝的信物在手,同样是连军营都进不去的。就算进得去军营,手上没有主将印信虎符,周勃也调不动军队。

信物、将军印、虎符,这些东西周勃统统没有,而这个时候吕产随时可能收拾妥当进宫。迫不得已,周勃只好兵行险着。他一面派人去找襄平侯纪通,一面让郦寄和大臣刘揭一起去找吕禄,让他们一定要从吕禄那里把将军的印符诳过来。

纪通因为父亲纪成有功于朝廷而被封侯,其本身并无出众的本领,但他手上掌管着一件别人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皇帝的符节。为了叫开营门,周勃派手下请来了拿着皇帝符节的纪通,当然也可能是将纪通劫持到军营门口的。

与此同时,郦寄和刘揭见到了大将军吕禄。一见面,郦寄就故作大惊失色状,脸色惨白地告诉吕禄:“我刚刚得到消息,皇帝已经下令由太尉接管北军并让您老之国。您看,管理诸侯国事务的典客刘大人我都带来了,您要不信可以问问他。我看您老还是赶紧把大将军的印信留下,即刻动身去赵国吧,不然就大祸临头了。”

周勃的这番行动可以说是冒了十二万分的风险。只要吕禄镇定一点儿,稍微表示下怀疑,或者要求去皇帝面前复核,那周勃的谎言便不攻自破。别的不说,光矫诏这一条,砍头、抄家、诛三族都有富余。

然而,吕禄、吕产平日里只懂得作威作福、吃喝嫖赌,一个弱智低能,一个低能弱智。吕禄弱智经不起吓唬,吕产低能办事犹豫不决,完全不是做大事的料。吕禄被自己的“好友”郦寄这么一吓唬,又听手下说北军营门外周勃正拿着皇帝的符节嚷嚷着叫开门,便以为他是要带兵来捉拿自己的,登时吓得体如筛糠、屁滚尿流,大将军的头衔、印章什么的立马都不要了,拿出来就往刘揭手里塞,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他没敢走前门,独自牵了一匹马出后门,一溜烟就没影了。

周勃有了皇帝的符节才进了北军的营门,又从刘揭手里接过大将军的符印,这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幸亏吕禄这个废物没敢找皇帝对质,这下周勃一家老小的性命算是暂时保住了。

掌管了北军的周勃把士兵召集起来,宣布士兵如果愿意跟随刘氏,就把左胳膊露出来,愿意继续跟随诸吕的,就把右胳膊露出来。士兵们平日里看不惯吕禄的趾高气扬,早受够了吕家人的气,又知道吕禄这个窝囊废已经跑了,哪里还用选择,几万人齐刷刷地把左胳膊的肱二头肌亮了出来。

现在大臣们手里有了北军,应该可以和吕产的南军有一拼之力了吧?其实哪里需要硬拼,这边周勃接管了北军,那边低能的吕产还没有进宫呢。原来陈平找来愣头青刘章去帮助周勃,又让曹窋告诉卫尉紧守宫门,不让吕产进宫。

吕产本来是带了一大票人马准备进宫挟持皇帝的,结果到了宫门前人家不让进。事情都已到这份儿上,人家不让进你就不进了吗?可偏偏吕产想想又把人带了回去,回去后他想想觉得不对劲儿,又带着人到皇宫前叫门,叫门不得后又准备回去。如此反复,直到吕禄逃跑、周勃接管了北军,吕产的人还在皇宫门口静坐示威。

这时候,曹窋远远地看到静坐在宫门外的吕产,他倒是有心去擒拿,可惜自己老爹曹参的武艺自己十成里没学得一成,只好去给周勃报信。周勃也很谨慎,没敢亲自带兵去捉拿吕产。虽然他以前也是一员武将,但一来年纪不小了,二来一旦在城里打开巷战,地形狭窄,人多不一定有用。而且,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他拿下北军对恢复刘氏天下已经是大功一件,现在犯不上以身涉险。要是冲锋在前,一不小心挂了,那可就让别人抢了自己的功劳,所以周勃决定继续坐镇北军,而叫刘章进宫去保卫皇帝。

愣头青刘章急于立功为哥哥刘襄日后即位添加筹码,但他也不是傻子。周勃让他去保卫皇帝,他立马向周勃提出请求队伍支援。为了能把刘章当枪使,周勃勉强给了他一千多士兵,让他赶紧去保卫皇帝,其实就是让刘章去做个先锋,探探吕产的虚实。

刘章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来到皇宫外,远远地看到吕产那边的阵势,心里不由得问候了周勃的十八代祖宗。这个时候,吕产的人也看见他们了。刘章想走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现在他掉头就走,北军被夺的消息不久也会被吕产知道。若他立马召集南军,两军在长安城里斗起来,伤亡和胜负都是不可预料的。最后,刘章一狠心一咬牙,命令士兵们冲上去拼个鱼死网破。

这时候,大风又来了。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很多事情根本是解释不清楚的,比如大风,它又来了。就在双方即将短兵相接的时候,大风骤起,吹得其他人都睁不开眼睛,更别说动手拼命了,只有刘章仍然死死盯着吕产不放,一场上万人的大械斗瞬间变成了吕产和刘章两个人的单挑。

论武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吕产怎么会是二十出头的壮小伙刘章的对手,一看拿着剑的刘章气势汹汹地冲过来,狂风之中身边没有一个人上来保护自己,吕产赶紧撒腿就跑。由于平日在长安城里都是别人拉车载着自己走,当时又没有地图和GPS,吕产根本不认识路,东窜西窜就进了郎中令的家里。平时都是郎中令到吕产家里给相国大人请安,吕产从来没有屈尊到下属家体恤过民情,进了郎中令的家就跟进了死胡同一样,再也走不了了。最后,走投无路躲到郎中令家厕所里的吕产被刘章揪出来一剑杀死。

由此可见,吕产这个人脓包到什么程度。都已到这个份儿上,哪怕出来放手一搏,再坏也是两败俱伤,甚至还有逃脱的可能,他躲到厕所里算怎么回事?而且以古人出恭的设施和环境,就是刘章不进去杀他,只要在外面把门一锁等上半天,里面的吕产熏也被熏死了。

这边北军军营里,还没得到消息的大臣们惴惴不安,恐怕已经做了好几套刘章失败后的应急方案。等刘章把吕产的人头拿给周勃看后,周勃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对刘章行了一个大礼,并告诉刘章:“天下定矣。”

其实,这个时候陈平、周勃这些老臣的心里恐怕是这样想的:刘章这个人的利用价值已经到头了。他们让刘章亲自去给齐王刘襄送信,告诉他吕氏集团已经被铲除,他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吕产被杀,吕禄逃跑,吕氏一族可以说是树倒猢狲散,此时,周勃、陈平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匡扶汉室了。

很快,在陈平和周勃的带领下,大臣们都甩开膀子干起来:吕氏家族无论老幼都被逮捕处决,逃亡的吕禄也被抓回来斩首,吕媭被乱棍活活打死,吕雉生前所立燕王吕通被杀,女婿鲁王张偃被废,最后就连吕雉所立的后少帝也被刘兴居和夏侯婴硬生生地从龙椅上拽了下来。吕氏一族被连根拔起,吕雉对汉朝政治十多年的影响被彻底抹去。

这时,离吕雉身死才过去一个多月。

扳倒吕氏一族是刘姓皇族和大臣们的共同目标,但吕氏倒台后,皇族和大臣们的利益冲突就随着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出现浮上了水面:接下来,谁适合做皇帝?

吕氏倒台,刘章一家出力颇多,功劳自然是最大的,但刘章肯卖命不光是为了伸张正义,他的心思很明确。在刘邦孙子辈的皇子中,就数刘章、刘襄、刘兴居兄弟三人最有能耐。虽然他们的老爹刘肥窝囊,但他毕竟是刘邦的长子,他们兄弟是长子的儿子,也就是长孙,这个皇位自然要让他们三兄弟中的一个来坐。

可这个时候大臣们不乐意了,尤其是陈平、周勃。这些老臣觉得经过吕氏的教训,皇帝还是傻一点儿、软一点儿、好糊弄一点儿的好。刘章这样的人锋芒太露,当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侯爷就敢在吕后面前杀人,这样的人一旦得势,天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来。如果他们一家坐了金銮殿,陈平和周勃这些老臣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那以什么理由能否决刘襄三兄弟即位,却又不直接触怒愣头青刘章呢?老臣们可算是挖空了心思,当然不敢直接说,也不敢说因为刘肥无能,所以他的后代不适合当皇帝,这样就得罪了高祖刘邦。最后,老臣们把事情推到了刘肥老婆的身上。以陈平为首的大臣们公开表态:“虽然先齐王 (刘肥)是高祖的庶长子,刘襄三兄弟确实能力不凡,但先齐王的王后是谁呀?是姓驷的。现在刘襄的舅舅驷钧,就是齐国太后的弟弟,那可是全天下有名的恶人。驷钧是恶人,可见他姐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家都还记得吕后的事情吧,难道你们想刚走了一个吕后又弄来个驷后吗?所以刘襄他们家不合适。”

那请问还有谁合适呢?

代王刘恒呀,他是高祖活着的儿子中年纪最大的,见识多,性格沉稳。这么多年了,在艰苦的代国,他不喊苦,也不叫累,多么仁慈、宽厚啊,而且他母亲薄氏也是谨慎出了名的,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那刘恒又是什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