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个曾被英国殖民的地方都有个城市叫Victoria?萌萌的英文名叫Victoria,但我们这次来的,是没有萌萌的维多利亚,也是圈圈读大学所在的城市维多利亚。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坐上了从温哥华去维多利亚的船,海上的风吹得刺骨,让人简直没法站在甲板上,我们的帽子围巾手套全套装备形容虚设,就连海上的海鸥都在狂风中飞得歪歪扭扭,没有了优美的航线。这一路上经过许多峡湾和群岛,隐隐约约能瞥见岛上的私人别墅。渐渐地,太阳透过云层照在了海面上,把刚才还是暗灰色的海面映成了蓝色,也逐渐有了晴朗的温柔。听说,这里的海上经常能看到海豚和海豹,如果和观鲸船一起出海还能看到虎鲸。
英属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是个海边小城,位于温哥华西部的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南端,镶嵌在充满郁泽灵韵的青山碧水之间,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导游大哥说,这个城市由于太old,年轻人全部跑出去读书、工作、定居,留下来的只有老年人守着,所以变得很安静甚至有些落寂。不免让我想起电影《布鲁克林》、想起台湾淡水县、也想起了我的家乡小城开封,都是一样的恬淡之地。
维多利亚市中只有Government一条主商业街,其中的四分之一还几乎都被Munros书店占据了,不过这个书店还挺值得一逛的。街道上的建筑都是殖民时期的红砖建筑,搭配着随处可见的海边,充满了凝重、典雅、高贵的旧英国遗风,也难怪,曾经赢过殖民维多利亚的全盛时期,维多利亚市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被视为英国女王“皇冠上的金钻”。一边漫步在鲜花装饰的美丽街头,一边欣赏着沿街众多宏伟精美的哥特式建筑,仿佛置身于一个满布城堡的童话都市之中。
市区的BC省议会大厦顶是好看的湖蓝色,楼前宽阔的大草坪外不时有绅士的马车经过,湖边聚众休息的鸽群,给冬日平添了一丝祥和。顺着海边走到Bastion Square,夕阳透过云层照在海面上,把海湾里停着的船全部映成了剪影。海湾的另一边是Empress Hotel皇后酒店和英属哥伦比亚的议会大厦,大厦前草坪上巨大的图腾柱最为抢眼,带有浓郁的印第安原住民特征,恰巧展现了加拿大文化的兼容并蓄。维多利亚市内港和淡水渔人码头异曲同工,长得十分相似,被圈住的海仿佛被城市圈养一般的乖巧,敞开怀抱接纳了内港边的一切——表演“雕像”的街头艺术家,售卖各种手工艺品的小商铺,设计新颖的涂鸦垃圾桶等等。
在维多利亚的旅途中,感受到惊喜的是郊外的1号公路,西侧起点写着mile zero Victoria。我特地跑下去看了看,路口出来就是一个断崖,转角能够遇到海,而这片海是太平洋。这里又被称为“世界的尽头”,因为断崖上的平原是宁静的适合人居住的绿地,天空透彻得和海交相呼应,海天相连的磅礴气魄让人心生敬畏。这里的大海是动态的,在这里人会觉得自己的渺小,不尽羡慕在海天之间自由飞翔的海鸥的从容和勇敢。如果从此一路向东的话,就能到达1号公路最东侧——纽芬兰省的圣约翰斯市,那片就已经是大西洋了,真想就这样横着开出去,一路沿海翻山越岭赏风景啊。
按理说,维多利亚应该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只是这个称号在冬天好像不大奏效。导游带我们去了布查德花园,这所由布查德夫妇合力建造的园艺奇迹。他们有技巧地将罕见的奇花异木糅合起来,采用他们环游世界时收集的花卉植物种子,一点一点地打造心中的浪漫。最开始,布查德夫人只是为了消遣,没想到花朵长势旺盛,她随即不断扩大,接连开发出低洼花园(Sunken Graden)、玫瑰园(Rose Garden)、意大利园(Italian Garden)和日式庭园(Japanese Garden),每年都迎来送往地吸引着百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但是,由于很大又很冷,我们一直在拿着地图找路,而在冬日残忍的大雪之后,漂亮的玫瑰园已经全被积雪覆盖,里面种了N多种玫瑰花,名字一个比一个浪漫,什么“坠入爱河”啦,什么“情人节”啦,什么“暗恋”啦,都标注着品种和美国玫瑰协会评选的年份。挨个“欣赏”过去,一朵花也没看到,但却阴差阳错注意到,每种玫瑰的茎也是非常不同的,有粗有细,刺长短各异形状也很多变,如果是春夏,这里应该美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