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赏析
在第二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既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的蟋蟀,而昆虫界总是不缺少有才华的成员,在这一篇中,我们将认识另一位“音乐家”。
阅读批注
我家门前有两棵很茂盛的法国梧桐树。这里住着我的一位老朋友,每年夏天,我都能准时听到它的声音。炎炎夏日,花草被晒蔫了,狗狗也热得直吐舌头。只有这位老朋友乐此不疲地趴在树枝上,一声一声地叫着。[1]没错,这位老朋友就是蝉宝宝。
蝉喜欢唱歌是因为在它翅膀后面的空腔里有一种特殊的乐器,胸腔里还有一对巨大的响板。为了给这两样乐器腾房间,蝉把自己身体的其他器官都缩小了。
我听说蝉虽然叫得欢,却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我被这一点吓坏了。为了求证,我又做了一个实验。
我从朋友那儿借来一把枪,对着大树开了一枪。枪声像打雷似的,把我震得够呛。[2]但蝉却纹丝不动,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果然,它真的听不见声音。
蝉宝宝每年夏天都会如约而至出现在我家门口的大树上,不过它的洞穴却不在这里。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马路上有好多小圆孔,大小和我们的手指差不多,这些圆孔就是蝉宝宝们的家。
即将成熟的蝉宝宝们会从这些圆孔里爬出来,然后变成成熟的蝉。蝉宝宝喜欢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它们有一个宝贝能够穿透被阳光晒干的泥土。这些小圆孔的周围很干净,不像别的昆虫会把挖出来的土堆在孔的周围。我觉得这可能和昆虫挖洞的方式有关。大部分昆虫挖洞的时候都是从上往下挖,所以,它们挖出的泥土只能堆在洞外。但蝉宝宝不是这样,它们是从下往上挖洞的,所以洞口才这么干净。很神奇吧。
蝉的洞穴一般有半米多深,洞口窄,下面宽。蝉的洞穴底部是封闭起来的。[3]那么问题来了,那些挖出来的土,都去哪了呢?
我偷偷观察了它们几天,发现蝉的挖洞工作和矿工差不多。矿工会用许多支柱来支撑地下隧道,防止隧道倒塌。蝉宝宝也一样,它们肥胖的身体里能够分泌出一种特殊的**。当它们开始挖洞的时候,会把这种**喷在泥土上,使泥土变成泥浆。然后再用自己的身体把泥浆压到干土的缝隙里,做成墙壁。[4]这样既可以保证泥土不会随意堆积,房子也变得更加稳固。
隧道对蝉非常重要。它们会一次又一次地在隧道里爬行,寻找适合工作的好天气。有时蝉会连续工作好多天,甚至一个月,直到隧道被打磨得又结实又光滑,它们才会停下来。
蝉还会用泥土封住洞口,既保证自己的安全,又能抵抗雨水和风的袭击。如果赶上下雨或者刮风天,蝉宝宝会爬到隧道的底部休息。只有好天气的时候,它们才会用爪子打破那层保护层,从里面爬出来。
蝉宝宝第一次从隧道里爬出来的时候,会在洞穴附近徘徊,找一个合适的蜕皮地点。细长的灌木、矮小的树都是不错的选择。定好目标后,蝉宝宝会爬上去,用前足的爪子牢牢抓住目标。一切都准备好后,蝉宝宝就要开始蜕皮了。背上的皮先是裂开一点点,头从里面钻出来,接着是前腿、后腿,然后是翅膀、尖尖的尾部。最后,一只淡绿色的蝉就完整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5]
不过此时还不算完,蝉还要将它的身体高高腾起,努力翻转,把它尾部的尖端完整地从壳里拔出来。
刚刚蜕皮成功的蝉身体还比较虚弱,它的前爪挂在脱下的壳上面,幼小的身体在微风中晃来晃去。它要等到身体从绿色变成棕色以后才能算成为真正的蝉,才能彻底脱离外壳,自由自在地到处飞。至于被它脱下的外壳,会一直挂在树枝上,它到死都不会回来看一眼。
不过为什么成熟的蝉生活在树上,而蝉宝宝的家却在地底下呢?这是因为蝉妈妈比较喜欢在树枝上产卵,而且蝉妈妈对产卵的场所十分挑剔,它要产卵的这根树枝,要比枯草粗,但比铅笔细,还必须得是已经枯死的才行。[6]
找到合适的树枝后,蝉妈妈会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树枝上刺下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数目大约有三四十个,它们都是斜着刺进去的,这样树枝才不会折断。
小孔打好之后,蝉妈妈会把卵产在这些小孔里面。每个小孔内大约有十个卵,一根树枝上大约会有三四百个卵。
你可能会感叹,哇,蝉妈妈一次产下的卵也太多了。其实这就是蝉妈妈的聪明之处了,如果一次产得少了,被天敌一窝端了可就惨了。所以蝉妈妈必须一次产下多多的卵,这样即使被天敌毁掉了一部分,也不会影响后代繁衍。
比如蚋就是那个不速之客,它是一种比蝉小许多的昆虫。它也有穿刺工具,专门破坏蝉卵。
蚋特别聪明,当它看到蝉妈妈在一个小孔里产完卵要转移到下一个小孔的时候,它马上飞过来,落在装满蝉卵的小孔上,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7]蚋这样做可以保证幼虫长得特别快,蝉卵会成为它们的美食。
我发现蝉妈妈没有任何反应,以为它不知道自己的宝宝被别的昆虫攻击了,试图提醒它。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蚋的所作所为蝉妈妈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它却从来不还击。遇到这种情况,它们不想办法怎么让它们的宝贝不被攻击,只会想到要多多产卵,我也是服气的。[8]
不过也不能全怪蝉妈妈,它们产完卵之后十分虚弱,一点儿力气都没有,别说还击了,有一些干脆直接死掉了。
为了看清蝉卵的孵化过程,我特意拿来了放大镜。最初,蝉卵的形状像很小的鱼,眼睛又大又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这是由两个前腿联结形成的,力量很强,能够帮助蝉宝宝脱壳而出。
蝉宝宝爬出地面以后,会脱掉自己的外衣,把它挂在树枝上**来**去。等它们的身体逐渐变硬可以落地以后,蝉就会慢慢爬上树枝,开始尽情地歌唱了。[9]
蝉对天气的变化十分敏感,它察觉到天气转凉后会飞快地钻回地底下,准备找一个过冬的地方。有时候有些蝉还没等找到合适的地方过冬就冻死了,所以如何快速找到又软和又干燥的地方过冬对蝉来说很重要。
一旦蝉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就会趴在地上用它前爪上的钩子挖土,几分钟就能挖好一个洞。挖好之后,它迅速钻进去,把自己藏起来。至于它在地底下是怎样生活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只知道,蝉宝宝要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很长时间,大约四年吧!可是它在阳光下唱歌的日子,最多只有几个星期。
阅读赏析
蝉在地下蛰伏数年,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生活在地面上,它们整日唱歌,在炎热的夏日里吸引所有人的注意。所以即便你不知道它们在地下的生活,却都记得它作为“音乐家”的样子。法布尔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将蝉不为人知的地下生活和光彩夺目的“表演时刻”展示给读者,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在本篇中,作者再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昆虫的蜕变,在第十三章中,我们已经对这种写作方式有所了解。通过阅读你会发现,只写静景往往使文章呆板,只写动景则容易失去稳定,只有将动静结合起来,才会让描写对象具体且形象、细腻且生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具体可以分为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在写景状物时,分析目标的具体情况,抓住动与静的不同特征,有助于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
阅读延伸
1.通读全文,试着归纳总结蝉的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
2.分析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表达效果,说说作者在此处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3.结合文中“不过为什么成熟的蝉生活在树上,而蝉宝宝的家却在地底下呢”一段,分析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的设问方式的异同。
[1] 环境描写 作者描写家门口的梧桐树,交代蝉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花草和狗的反应侧面反映出天气十分炎热,表现出蝉喜欢在盛夏鸣叫的特征。
[2] 夸张 作者为了验证蝉是不是真的听不见声音,用枪声进行测验。作者将枪声形容成像打雷似的,用夸大的方式表现枪声之响亮,但即便如此蝉也纹丝不动,则有力地证明了蝉听不见声音的结论。夸张可以加强语言的力量,进而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情感表达,但要注意,夸张并不意味着不合理的夸大,夸张同样要以生活为依据,避免浮夸。
[3] 细节描写 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马上想象到蝉的洞穴是类似三角形的,作者用精练的语言还原了蝉洞穴的形状,让读者有更清楚的认知。
[4] 动作描写、类比 作者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向读者展示蝉是如何挖洞的。将蝉与矿工做类比,借矿工的专业体现蝉挖洞的高超技巧。
[5] 细节描写 在第十三章中,作者曾描写过木蠹蛾蜕皮的过程,这里采用了同样的写作手法,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以静写动,以动衬静,表现出蝉宝宝蜕皮时发生的变化。
[6] 设问 此处的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给出答案,起到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的作用。
[7] 动作描写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写出蚋乘虚而入,在蝉卵上产卵的过程。动作描写要兼顾角色动作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此处作者选取蚋产卵的过程,最能表现它与蝉的关系。
[8] 心理描写 作者在观察昆虫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他会为蝉宝宝被攻击而担心,也会对蝉妈妈的无所作为感到无奈,从他的内心剖白中,我们也看出他真切地关注和爱着昆虫。
[9] 拟人 作者把蝉蜕比作蝉的外衣,把蝉鸣比作歌唱,从人的角度写虫,将昆虫的生活和人类社会巧妙地关联起来,增强作品表现力的同时,也彰显了作者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