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不知不觉,鲁滨孙已经在荒岛生活一年了,可是吃饭还是困扰他的一大难题,于是他试图在荒岛上耕种属于自己的庄稼,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阅读批注
在岛上生活的时间越长,我对这座荒岛也越来越了解。如今,我掌握了雨季和旱季的出现规律,也懂得要如何应对它们。当然,做到这一点,我可是付出了很多代价。[1]
我在储藏室里存储了一点儿大麦和稻谷。雨季刚一结束,我就准备种庄稼了。于是,我开垦了一块土地,把一小部分种子种了下去。
幸亏我没有把种子全都种下去,当岛上进入旱季以后,好长时间没有下雨,土壤干巴巴的,那些种子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连一棵小苗都没有长出来。
到了二月份,快要到春分的时候,我换了一块土地,把其余的种子都种了进去。我不断地祈求上天,希望这些种子能生根发芽,不要再像上次那样白白浪费。结果当天晚上就下了一场大雨,看来这次的播种时机刚刚好。接下来,三四月份雨水接连不断,泥土中水分充足,喝饱了水的禾苗很快就冒出了地面,而且越长越快,越长越高![2]
很快,我就收获了第一批自己播种的粮食。只可惜当时我播种的种子太少,收获的粮食还不到十升。但是,比这些粮食还要珍贵的是,通过这一次成功的播种,我对岛上的播种季节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掌握了种植农作物的经验。
种庄稼的同时,我还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它后来对我的帮助非常大。[3]大概到了十一月,雨季结束了。有一天,我离开海边的小屋,去看树林里的那间小房子。我临走的时候,砍了许多木桩,在小房子周围排成两排,做成一个双层围墙。经过这个雨季,我惊喜地发现,那些木桩竟然都发了芽,长出了细长的枝条。那些枝条相互缠绕在一起,完全把围墙和小房子遮盖住了,形成一片天然的帷帐。
我真是喜出望外,对大自然中的奇迹感到惊讶。我立刻把那些枝条挨个修剪整齐,让它们按照我想要的样子生长。等到三年以后,这些木桩已经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既能掩护我的房屋,又能遮阳避暑,简直是一举两得。[4]
看到那些生长迅速的木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我回到岸边的小屋以后,在那道半圆形的篱笆外面,也栽种了两排树苗。这些树苗长得很快,几年之后把那间小屋,也严严实实地遮盖了起来。
这个荒岛上的季节只有两种:雨季和旱季。我发现在雨季的时候,最好还是待在屋里不要出门。这里经常下大暴雨,淋了雨以后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会在旱季里储备好足够多的食物。当雨季来临以后,我就能安心地待在家里,再也不用害怕忍饥挨饿了。
不过,雨季往往会持续好几个月,一直不出门也挺无聊的。因此,我打算编几个箩筐打发时间。我在森林里采摘了一些树木的枝条,结果发现它们又细又脆,一折就断,全都用不成。我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原料发愁,忽然灵机一动,那些做木桩的树木枝条好像很不错。第二天,我就赶到了我的林间小屋,在那里砍了很多细枝条。那些枝条果然很合适,非常柔韧,是编箩筐的上好材料。[5]
我原来见过工匠编织箩筐,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当我自己动手编织的时候,就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最开始的时候,我笨手笨脚地弄坏了许多枝条。好不容易编出一个轮廓,又难看得要命。我练习了很长时间后,才算是摸到了编织箩筐的技巧。我一口气编了许多个箩筐,有大有小,分别用做不同的用途。[6]
到了十一月,收获的季节到了。虽然我这块庄稼地的面积并不大,但收获的粮食还真不少。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片庄稼地遇到了很多新的敌人,让我感到危机重重。[7]
第一批赶来的敌人是山羊和野兔。它们无意中尝到了禾苗的滋味,一发不可收拾。地里的庄稼刚刚长出绿色的嫩芽,它们就溜进来啃咬秧苗,害得那些秧苗一直长不高。我非常生气,只好在庄稼地旁边围了一圈篱笆。这项额外的工作浪费了我许多时间,大约花了二十多天才把篱笆栽好。从此以后,白天,我拿着枪守护着我的庄稼;到了晚上,我把狗放出来,让它赶走那些偷吃的家伙。过了几天,山羊和野兔再也不来了,地里的庄稼总算保住了。
没想到,等到禾苗长高了以后,鸟儿却来捣乱了。那时,庄稼已经开始长穗了。鸟儿成群结队地飞在庄稼地上空,随时都会飞下来偷吃谷物。我气愤地打了一枪,一下子从田地里飞出来许多偷吃的小鸟。原来早就有一些家伙溜进了庄稼地里,不知道它们毁掉了多少粮食,一想起来就让人伤心。[8]
最糟糕的是,我不可能一直守在庄稼旁边。只要我一走开,鸟群就飞过来了。我快要气疯了,只好躲在旁边开枪打死了几只鸟。我故意把那些鸟的尸体挂在谷物旁边的树枝上,用它们来警告鸟群。这个办法还真有效果,那些鸟儿终于吓得不敢再来了。
到了十二月底,庄稼终于成熟了。我准备收割大麦和稻谷,这才发现自己没有工具。我在工具箱里翻来找去,只找到一把当作武器的腰刀。我又费了很多工夫,把腰刀打造成一把镰刀,这才割下了那些麦穗和稻穗。至于怎么去掉这些谷物上的外壳,我也使用了最原始的办法——用双手搓。我没有工具和机器,只能这样做了。虽然速度有些慢,但质量还不错。
为了以后能够有足够的面包吃,我决定把收获的所有谷物都留下来做种子。在等待下一次播种的时间里,我开始准备各种制作面包的器具。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发明创造上面。[9]
首先,我需要几个大型的容器,比如说碗和盆,好用它们来装面粉和面包。该怎么去找这些东西呢?我每天愁眉苦脸,有一天,我无意中把一块泥巴扔进了火堆里。等我把它弄出来的时候,泥巴已经被烧硬了,就像石头那样坚固。我顿时灵光一闪,心里有了主意!
我挖来许多泥土,用水把它们搅拌成黏稠状,接着就像玩过家家一样,捏出了一些泥碗和泥盆。然后,我点起火堆,将它们放到火上面去烤。泥碗和泥盆很快被烧硬了。我把它们取出来,放凉了以后就可以用了。另外,我还顺便烧了一个泥锅。这样,我就可以用它煮一些肉汤喝了。我把这些好不容易才做成的器皿装在一个用藤条编成的箩筐里,还用稻草和麦秸把周围的空隙填满。这样,它们就不会受潮,也不容易破裂了。
接下来,我又找来一块粗壮的木头,在中间挖了一个凹坑,将它当作打磨粮食的工具。我还需要一个筛子来筛面粉,没有它可没法做出面包来。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物品。有一天,我忽然记起来,在那些水手的衣服里,似乎还有几条围巾。我把它们翻出来,做成了筛子。我还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项工程:做烤炉。我用黏土烧制了两个大陶盆,里面贴上我自己做的方砖,烤炉就成功了。[10]
这些事情差不多花费了我一年的时间,不过,它们是值得的。当我在下一个收获季节收割了谷物以后,我取出了一部分谷物,开始做面包了。我花了好多时间,才将大麦磨成了面粉。然后,我在烤炉里面生了一堆火,把小块的木柴放进去。当木柴变成木炭的时候,我把它们取出来,铺在烤炉上面。等烤炉变得滚烫了,我去掉木炭,把用水和好的面团放到烤炉上面,拿来一个泥盆盖住它,又在盆子上面和烤炉外面铺满了热炭。过了一段时间,香喷喷的面包就做好了。它们的味道,根本不比那些面包师傅在面包炉里烤出来的面包差。[11]
接下来,我又研究出了怎样制作各种糕点和布丁。毫不谦虚地说,通过这些练习,我已经成为一个很优秀的面包大师傅。制作这些美味的食物,让我在荒岛上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赏析
鲁滨孙已经逐渐适应了一个人的孤岛生活。他对这座小岛越来越了解,在了解它的自然规律并懂得如何应对后,他开始种起了庄稼。看着禾苗一点点长大,鲁滨孙很高兴,可是岛上的其他小动物们也惦记上了渐渐长大的秧苗,于是鲁滨孙开始和偷吃庄稼的小动物们斗智斗勇。
经过一轮轮严防死守后,鲁滨孙终于收获了大麦和谷物,随后开始为烤面包作各种各样的准备。当看到鲁滨孙终于吃到香喷喷的面包后,读者也仿佛闻到了面包的香气。作家笛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仿佛无坚不摧的鲁滨孙,他让我们相信人类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延伸阅读
1.鲁滨孙是根据什么来区分旱季和雨季的?
2.鲁滨孙在荒岛上种庄稼、烤面包的过程给了你哪些思考和启发?
3.试想一下,流落荒岛需要哪些必备技能?
注释
[1] 悬念 为了掌握雨季和旱季的出现规律,鲁滨孙付出了什么代价?这是作者设置的悬念,用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叙事节奏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本书作家笛福显然深谙“一波三折”之道。一个人,一片荒岛,也能写出连续不断的曲折情节,令人忍不住赞叹。
[3] 悬念 什么帮助?这又是一个悬念。在看似平淡的荒岛生活里如何注入新鲜有趣的情节?我们且看作者是如何安排情节的。
[4] 心理活动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繁茂的枝叶相互缠绕,将鲁滨孙的小屋自然而然地掩护其中。真是一个巧妙的安排。
[5] 细节描写 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树木的枝条不合适就寻找更合适的材料。编织箩筐的细节描写,再次突出了鲁滨孙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
[6] 叙述、前后照应 这就是鲁滨孙,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只要愿意吃苦,并坚持不懈,我总有一天会成为能工巧匠”。
[7] 悬念 庄稼地遇到很多新的敌人?它们都是谁?鲁滨孙要如何应对?他能保住自己的庄稼吗?读者迫不及待要继续往下阅读。
[8]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作者通过流畅的叙事和巧妙合理的情节安排,顺势写出了鲁滨孙气愤的一枪(动作描写)和难过的心情(心理描写),可谓水到渠成,合情合理。
[9] 承上启下 画线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更想要强调的是作者给鲁滨孙不停制造难度的写法。作者赋予主人公的任务难度越大,故事的观赏性就越强;而读者希望主人公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这样角色就始终保持吸引力,所以,哪怕只有鲁滨孙一个人,我们也成功被人物和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10]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让鲁滨孙成功制造了多个烤面包的工具,看着看着,我们对鲁滨孙即将烤出面包的情节期待不已,甚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种沉浸式阅读体验是十分难得的,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11] 对比 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鲁滨孙终于烤出了香喷喷的面包,它凝结了主人公太多心血和劳作,味道自然比面包房师父做得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