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诚实的智力测验(1 / 1)

中文互联网多年来长期流传着一张“全球平均智商分布图”。图中,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等)拥有超过105的世界最高平均智商。许多人看到这张图,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图中数据,出自英国阿尔斯特大学退休教授理查德·林恩(Richard Lynn)2006年的著作《种族智力的差异:一种进化分析》(Race Differences in Intelligence:An Evolutionary Analysis)。

在这本书里,林恩“收集研究了130个国家的智商测试”,然后列出了一个“世界各大种族智商排行榜”。根据这个排行榜:“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笔者注:其实应该叫中位值)为105。而之后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东南亚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诸岛土著居民(85),南亚及北非人(84),撒哈拉非洲人(67),澳大利亚原住民(62)。而人种智商最低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①

这个排行榜,在中文媒体及中文互联网,被冠以“英国研究者称中国人是智商最高人种”之类的标题广泛传播——虽然在林恩的排行榜里,新加坡、朝鲜人和韩国人的智商数据,其实是高于中国人的。

可惜的是,林恩的研究,在处理材料时,并不诚实。

早已有人指出:“林恩号称在收集研究了130个国家的智商测试后加以统计而得出结论。但是他在收集别人的研究成果时,做了巧妙的取舍,只选用有利于自己的结论的数据,而舍去不利的数据。这在处理非洲黑人的数据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有一篇研究报告报道了两项对非洲黑人的智力测试结果,一项低于白人,一项高于白人,林恩便只选取前一项。更有甚者,在6项有关非洲黑人的测试结果中,林恩只从中选符合自己的结论的1项。《科学美国人》在1995年2月发表的一篇书评曾尖锐地指出:‘林恩对数据的歪曲构成了真正恶毒的种族主义行为,以及对科学客观性的可耻蔑视。’”②

这种结论先行、只选取对证实结论有利的材料的治学作风,贯穿了林恩的整个“智力研究”生涯。

2013年,林恩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三十一个地区的智力差异及其经济、人口关系》的论文,试图在“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人智商全球最高”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在中国境内汉族的智商最高”。为证成该结论,林恩引用了很多中国学术界八九十年代关于智力测验的学术成果。③

据笔者观察比对,林恩的引用非常不诚实。

比如,林恩在论文中提到:“有三份研究报告认为,汉族儿童平均智商高于蒙古族儿童。”

根据论文注释,这三份中文研究报告分别是:

(1)娜岱、欧尔兰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5—14岁蒙古族集体儿童瑞文测验》(1994)。

(2)杨蕴萍、龚耀先的《5-6岁蒙古族和汉族儿童智力的比较研究》(1994)。

(3)玉山的《汉、蒙、达斡尔、鄂温克等四个民族12—16岁青少年智力发展问题比较研究》(2008)。

简略对照一下林恩论文的引用,与“研究报告”原始表述之间的区别,就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对娜岱、欧尔兰的研究,林恩的总结是:“结果显示,汉族孩子的平均智力,比蒙古族孩子高出5.3个IQ点。”

娜岱、欧尔兰采用了非文字测验“CRT”来研究孩子的智力,这种测验被认为“可以较少受文化、经验的影响”。论文写道:

“5—14岁智商均值及标准差为96.32±11.08。与巴州同年调查的5—14岁3213例汉族儿童智商均值及标准差101.59±12.16比较,P﹤0.001,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差异,但两者均属中等智力水平,无实际意义。”④

林恩取用了论文所提供的两个“智商均值”并将它们相减,但砍掉了原论文的后续结论:“两者均属中等智力水平,无实际意义。”

对杨蕴萍、龚耀先的研究,林恩的总结是:“两组孩子一起住在内蒙古。汉族孩子测验所得平均智商值为99.1,蒙古儿童所得平均智商值为94.9,汉族儿童高出4.2个智商点。”

杨蕴萍、龚耀先论文的原始表述,远比林恩的总结复杂:

(1)采用以汉文化为背景修订的“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进行测验时,汉族儿童具有优势:

“蒙族儿童平均总智商(FIQ)和言语智商(VIQ)低于汉族儿童分别达4.2和10.2个IQ值,差异极显著(P